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文章思路及构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金融监管及其理论发展 | 第14-21页 |
·金融监管体系 | 第14-16页 |
·金融监管制度 | 第14-15页 |
·金融监管的主体与客体 | 第15-16页 |
·金融监管体制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金融风险论 | 第16-17页 |
·自律监管理论 | 第17页 |
·金融监管协调理论 | 第17页 |
·监管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18页 |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 第18-21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 第18-19页 |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 第19-21页 |
第3章 战后金融监管由重安全向重效率的改革(20 世纪 50 年代——80 年代末) | 第21-27页 |
·战后金融监管由重安全向重效率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动因 | 第21-23页 |
·战后金融监管由重安全向重效率改革的背景 | 第21-22页 |
·战后金融监管由重安全向重效率改革的主要动因 | 第22-23页 |
·战后金融监管由重安全向重效率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23-25页 |
·《1956 年银行控股公司法》及其 1970 年修正案 | 第23-24页 |
·20 世纪 80 年代金融自由化提速 | 第24-25页 |
·美国逐渐放松金融监管的成效与局限性 | 第25-27页 |
·缓慢放松金融监管的成效 | 第25页 |
·缓慢放松金融监管的局限性 | 第25-27页 |
第4章 战后金融监管以兼顾效率与安全为核心的改革(20 世纪 90 年代——21 世纪初) | 第27-32页 |
·美国实施审慎监管改革的背景 | 第27页 |
·美国实施“审慎监管”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27-30页 |
·《1989 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加强法》 | 第27-28页 |
·《1991 年综合存款保险改革和纳税人保护法》 | 第28页 |
·《里格—尼尔州际银行和分行效率法》 | 第28-29页 |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 第29-30页 |
·美国“审慎监管”改革的成效 | 第30-32页 |
第5章 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 第32-37页 |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 第32-34页 |
·房贷机构的违规竞争 | 第32页 |
·金融产品的无节制创新 | 第32-33页 |
·金融机构经理人的道德缺失 | 第33页 |
·监管部门的失职 | 第33-34页 |
·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34-35页 |
·《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 | 第34页 |
·《金融稳定改进法》 | 第34-35页 |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 第35页 |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趋势 | 第35-37页 |
第6章 战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 第37-41页 |
·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 第37-38页 |
·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8-39页 |
·战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国的借鉴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