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1-12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6-27页 |
·直复营销传播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新媒体导向的直复营销传播 | 第17-20页 |
·整合导向的直复营销传播 | 第20-21页 |
·“软营销传播”导向的直复营销传播 | 第21-23页 |
·我国直复营销传播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我国直复营销传播定义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我国直复营销传播受众研究 | 第24-25页 |
·我国直复营销传播媒介研究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直复营销传播的环境分析 | 第27-38页 |
·电信行业直复营销传播的环境分析 | 第27-29页 |
·国际直复营销传播的环境概况 | 第27-28页 |
·国内电信行业直复营销传播的环境概况 | 第28-29页 |
·陕西省内电信行业直复营销传播的环境概况 | 第29页 |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直复营销传播的环境分析 | 第29-37页 |
·政策与规则制度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1页 |
·市场环境分析 | 第31-33页 |
·媒介环境分析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直复营销传播媒体策略现状 | 第38-54页 |
·直复营销传播使用的媒体形式 | 第38-40页 |
·电子商务 | 第38-39页 |
·直邮 | 第39页 |
·电话访销 | 第39页 |
·手机短信 | 第39-40页 |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直复营销传播媒体策略 | 第40-48页 |
·陕西电信账单直邮广告 | 第41-42页 |
·陕西电信数据库营销 | 第42-46页 |
·陕西电信电话营销“呼叫中心” | 第46-48页 |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直复营销传播问题研究 | 第48-52页 |
·受众对交互式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分析手机终端物流提供的限制性 | 第48-50页 |
·对受众主动认知变化的影响分析缺乏主要改变受众认知的意识 | 第50-52页 |
·直复营销传播的传播重复的重要性分析呼叫中心传播缺乏持续性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直复营销传播媒体策略优化 | 第54-60页 |
·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正确确定目标客户 | 第55-57页 |
·整理分析客户消费行为模式 | 第55页 |
·根据客户的服务需求线索进行营销数据提取设置优先拨打的权限 | 第55-56页 |
·锁定目标客户群准确进行营销数据提取 | 第56页 |
·提取客户可能流失的数据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 | 第56页 |
·实施关怀呼出 | 第56页 |
·提取客户投诉记录进行服务调整 | 第56-57页 |
·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群进行合适的媒介选择 | 第57-58页 |
·注重多种媒体的组合运用 | 第58页 |
·媒介与渠道建设结合打造“社会化整合营销传播”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广告传播发展战略中媒介传播策略创新研究 | 第60-69页 |
·媒介功能的交叠产生媒介融合 | 第60-62页 |
·媒介融合应以多元化作为发展趋势 | 第61页 |
·媒介融合应注重拓展新的盈利模式 | 第61页 |
·媒介融合应将资本融合作为条件 | 第61-62页 |
·媒介融合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务理念 | 第62页 |
·媒介功能的实现应以受众为最终出发点 | 第62-63页 |
·互动和参与性增强 | 第63页 |
·使用时间与传统媒体拉开差距 | 第63页 |
·对内容的选择性更强 | 第63页 |
·媒介资源以自身独特性为发展方向 | 第63-65页 |
·核心资源的拥有发掘以及对已有资源的科学充分的开发利用 | 第64页 |
·核心竞争能力的构建 | 第64页 |
·关键因素控制 | 第64-65页 |
·媒介补偿性造就广告形式的飞跃 | 第65-66页 |
·广告的力量随着媒介的发展不断裂变 | 第65-66页 |
·人类可以精化和控制媒介技术促成广告形式的不断更新 | 第66页 |
·新媒介个人化趋势颠覆传统广告理念 | 第66-67页 |
·众媒介发展趋势 | 第66-67页 |
·媒介个人化发展背景 | 第67页 |
·媒体个人化的局限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