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9页 |
·引言 | 第12页 |
·h 指数的提出和定义 | 第12-13页 |
·h 指数和传统计量指标的比较 | 第13-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h 指数和h 型指数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改进指数 | 第20-21页 |
·h 指数的实证分析研究 | 第21-23页 |
·h 指数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第24-25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影响h 指数的多因素分析 | 第26-34页 |
·h 指数及h 型指数的形成机理 | 第26-28页 |
·影响h 指数多因素分析 | 第28-34页 |
·论文数 | 第30-31页 |
·引文数 | 第31页 |
·收录期刊 | 第31-32页 |
·数据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h 指数的多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34-54页 |
·研究设计 | 第34页 |
·研究样本 | 第34-35页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34-35页 |
·研究范围和限制 | 第35页 |
·数据的收集情况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47页 |
·影响h 指数的多因素散点图分析 | 第35-40页 |
·影响h 指数的多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0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0-41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41-42页 |
·模型的拟合 | 第42-43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43-46页 |
·SPSS 统计学软件 | 第46-47页 |
·研究分析及结果 | 第47-54页 |
·用SPSS 构建影响h 指数的多因素模型 | 第47-49页 |
·模型拟合度及统计学检验 | 第49-51页 |
·模型预测h 指数的实证分析 | 第51-52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不同数据源中h 指数的差异分析及拟合 | 第54-71页 |
·不同数据源的介绍 | 第54页 |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 | 第54页 |
·Scopus 数据库 | 第54页 |
·不同数据源的对比分析 | 第54-59页 |
·WOS 与Scopus 收录范围的比较 | 第54-57页 |
·WOS 与Scopus 收录原则的比较 | 第57-59页 |
·WOS 与Scopus 参考文献目录及原则 | 第59页 |
·研究设计 | 第59-61页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59页 |
·研究方法 | 第59页 |
·研究范围和限制 | 第59-60页 |
·数据的收集情况 | 第60-61页 |
·h 指数在不同数据源中的差异分析 | 第61-65页 |
·影响h 指数的多因素分析 | 第61-62页 |
·WOS 和Scopus 中h 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 第62-65页 |
·h 指数在不同数据源中的拟合建模 | 第65-68页 |
·用SPSS 拟合不同数据源中h 指数的差异 | 第65-67页 |
·构建拟合模型 | 第67-68页 |
·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68-69页 |
·h 指数的改进和展望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1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