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

建设和谐社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区支持平台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实证调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9页
  一、国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二、国内研究进展第15-19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0-22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2-30页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22-23页
 第二节 测量社会网络的方法第23-27页
  一、理论依据第23-26页
  二、量表设计第26-27页
 第三节 社会网络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关联性分析第27-30页
第三章 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现状调查第30-48页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第30-33页
  一、浦沿街道的经济与社会概况第30-31页
  二、样本特征第31-33页
 第二节 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测量第33-37页
  一、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规模第34页
  二、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关系构成第34-35页
  三、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网络密度第35页
  四、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趋同性和异质性第35-37页
 第三节 失地农民实际支持网的测量第37-43页
  一、失地农民实际支持网的规模第37-38页
  二、失地农民实际支持网的关系构成第38-39页
  三、失地农民实际支持网的网络密度第39-40页
  四、失地农民实际支持网的趋同性和异质性第40-43页
 第四节 失地农民的社交支持网的测量第43-48页
  一、失地农民社交支持网的规模第44页
  二、失地农民社交支持网的关系构成第44-45页
  三、失地农民社交支持网的网络密度第45页
  四、失地农民社交支持网的趋同性和异质性第45-48页
第四章 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第48-62页
 第一节 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第48-55页
  一、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48-50页
  二、失地农民实际支持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50-53页
  三、失地农民社交支持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53-55页
 第二节 和谐社区建设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第55-62页
  一、经济生活困境:强关系网络支持作用弱化第56-58页
  二、沟通交往困境:围绕地缘建立的支持网络弱化第58-59页
  三、社区心理归属困境:社会网络构建趋同性倾向明显第59-62页
第五章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研究第62-70页
 第一节 构筑就业支持平台第63-65页
  一、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第64页
  二、完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第64页
  三、就业援助第64-65页
  四、鼓励自主创业第65页
  五、采取灵活的用人制度第65页
 第二节 构筑生活支持平台第65-67页
  一、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第65-66页
  二、整合社区资源,调动居民广泛参与互帮互助第66页
  三、拓展社区服务项目第66-67页
 第三节 构筑精神支持平台第67-70页
  一、建立社区互动组织第67-68页
  二、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教育第68-69页
  三、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语第70-73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第70-71页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1-72页
  一、进一步对不同社区进行分类研究,制定不同的激励和整合政策第71页
  二、对失地农民和谐社区建设问题的探讨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第71页
  三、进一步探讨和谐社区的规模与结构的关系问题第71-72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件: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现状调查问卷第78-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加强上海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h指数的多因素分析模型及其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差异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