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50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ZnO 的性质 | 第17-23页 |
·ZnO 的晶体结构 | 第17-18页 |
·氧化锌的电子结构 | 第18-20页 |
·ZnO 的输运特性 | 第20-23页 |
·ZnO 的生长和制备方法 | 第23-31页 |
·ZnO 体材料生长 | 第23-25页 |
·ZnO 薄膜的外延衬底选择及薄膜的制备 | 第25-31页 |
·ZnO 的缺陷及掺杂 | 第31-38页 |
·ZnO 的本征缺陷 | 第31-32页 |
·氧化锌的n-型掺杂 | 第32页 |
·氧化锌的p-型掺杂 | 第32-38页 |
·氧化锌的气敏性能 | 第38-43页 |
·厚膜型ZnO 气体传感器 | 第38-39页 |
·薄膜型ZnO 气体传感器 | 第39页 |
·各种不同的掺杂元素及其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纳米结构ZnO 气体传感器 | 第42-4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43-45页 |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研究内容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第二章 静电增强超声雾化热解法制备ZnO 薄膜 | 第50-65页 |
·雾化热解法的优缺点 | 第50-51页 |
·静电增强超声雾化热解法技术原理 | 第51-55页 |
·超声雾化 | 第51-52页 |
·气溶胶的荷电 | 第52-53页 |
·热解沉积 | 第53-55页 |
·实验过程 | 第55-57页 |
·实验设备 | 第55页 |
·衬底的清洗及处理 | 第55-56页 |
·前驱体的选择 | 第56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56-57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7-64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与X 射线光谱(XPS) | 第57-5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58-59页 |
·原子力显微镜(AFM)及扫描电容显微镜(SCM) | 第59-61页 |
·紫外可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 | 第61页 |
·拉曼光谱 | 第61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61-62页 |
·霍尔测试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三章 制备工艺对ZnO 薄膜结构及光致发光影响 | 第65-83页 |
·前驱体浓度对薄膜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 第65-69页 |
·前驱体浓度对薄膜结构的影响 | 第65-67页 |
·前驱体浓度对薄膜形貌的影响 | 第67-69页 |
·衬底温度对薄膜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 第69-72页 |
·衬底温度对薄膜结构的影响 | 第69-70页 |
·衬底温度对薄膜形貌的影响 | 第70-72页 |
·载气流量和沉积时间对于薄膜生长的影响 | 第72-75页 |
·载气流量 | 第72-74页 |
·沉积时间 | 第74-75页 |
·制备条件对薄膜发光的影响 | 第75-80页 |
·前驱体浓度对薄膜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6-80页 |
·衬底温度对薄膜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第四章 非故意掺杂p-型氧化锌的制备及研究 | 第83-102页 |
·衬底温度对ZnO 薄膜电性能的影响 | 第83-87页 |
·不同温度制备ZnO 薄膜的结构 | 第84页 |
·ZnO 接触电极的选择 | 第84-86页 |
·电学性能的测试 | 第86-87页 |
·受主类型的研究 | 第87-92页 |
·自掺杂机理研究 | 第87-88页 |
·薄膜成分的表征 | 第88-90页 |
·低温PL 研究薄膜缺陷 | 第90-92页 |
·晶界对ZnO 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92-94页 |
·SCM 对ZnO 薄膜区域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94-99页 |
·SCM 原理 | 第94-95页 |
·SCM 表征ZnO 薄膜 | 第95-98页 |
·晶界中氧对薄膜霍尔迁移率的影响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Ag-N 共掺杂制备p-型ZnO 薄膜 | 第102-121页 |
·Ag-N 共掺杂制备p-型ZnO 薄膜理论背景 | 第102-104页 |
·施主-受主共掺杂理论 | 第102页 |
·双受主共掺杂的理论探索 | 第102-104页 |
·Ag 掺杂制备p-型ZnO 薄膜 | 第104-108页 |
·ZnO:Ag 薄膜的制备及结构 | 第104-105页 |
·ZnO:Ag 薄膜电学性能 | 第105-106页 |
·ZnO:Ag 薄膜光学性能 | 第106-108页 |
·N 掺杂制备p-型ZnO 薄膜 | 第108-112页 |
·ZnO:N 薄膜的制备及结构 | 第108-109页 |
·ZnO:N 薄膜电学性能 | 第109-111页 |
·ZnO:N 薄膜光学性能 | 第111-112页 |
·Ag-N 共掺杂制备p-型ZnO 薄膜 | 第112-119页 |
·ZnO(Ag,N)薄膜的制备及结构 | 第112-114页 |
·ZnO(Ag,N)薄膜电学性能 | 第114-116页 |
·ZnO(Ag,N)薄膜光学性能 | 第116-117页 |
·ZnO(Ag,N)薄膜稳定性能研究 | 第117-119页 |
·本章结论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ZnO 纳米结构的生长和研究 | 第121-143页 |
·引言及技术背景 | 第121页 |
·ZnO 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及方法 | 第121-125页 |
·ZnO 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 | 第121-124页 |
·ZnO 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124-125页 |
·缓冲层上生长ZnO 纳米结构 | 第125-132页 |
·无缓冲层硅片上生长ZnO 纳米结构 | 第125-128页 |
·雾化热解法制备缓冲层上生长ZnO 纳米结构 | 第128-130页 |
·磁控溅射制备缓冲层上生长ZnO 纳米结构 | 第130-132页 |
·催化剂对ZnO 纳米形貌的影响 | 第132-139页 |
·Cu 催化制备ZnO 纳米片 | 第132-136页 |
·Zn 催化制备ZnO 纳米带 | 第136-139页 |
·光学性能 | 第139-141页 |
·本章结论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3页 |
第七章 纳米ZnO 场致电离气敏传感器的制作及气敏性能研究 | 第143-161页 |
·气体放电与气体电离式传感器简介 | 第143-149页 |
·引言 | 第143-144页 |
·ZnO 纳米棒场致电离气敏传感器机理的研究 | 第144-147页 |
·电场增强因子数值模拟 | 第147-149页 |
·ZnO 纳米棒气体电离式传感器制作 | 第149-150页 |
·ZnO 纳米棒气体电离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制作 | 第149页 |
·场致电离气敏性能的测试系统 | 第149-150页 |
·ZnO 场致电离传感器敏感特性 | 第150-156页 |
·不同形貌的ZnO 纳米棒阳极对器件击穿电压的影响 | 第150-153页 |
·不同形貌的ZnO 纳米棒制备器件的响应特征 | 第153-155页 |
·ZnO 场致电离传感器对不同气体敏感特性 | 第155-156页 |
·ZnO 场致电离传感器动态响应 | 第156-158页 |
·对NOx 化合物的动态响应 | 第156-157页 |
·对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动态响应 | 第157-158页 |
·本章结论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1页 |
第八章 静电增强超声雾化热解法制备ZnO 薄膜气敏性能的研究 | 第161-176页 |
·引言 | 第161-163页 |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气敏机理 | 第161页 |
·静电增强超声雾化热解制备ZnO 气敏薄膜 | 第161-162页 |
·气敏元件制备及气敏性能测试 | 第162-163页 |
·ZnO 制备工艺对 NO_2 的气敏性影响 | 第163-169页 |
·不同衬底温度制备ZnO 薄膜的气敏性能 | 第163-167页 |
·薄膜厚度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167-169页 |
·掺杂 ZnO 对 NO_2 气敏性影响 | 第169-173页 |
·掺 Al 对 NO_2气敏性影响 | 第169-171页 |
·掺 Ag 对 NO_2气敏性影响 | 第171-173页 |
·掺杂 ZnO 薄膜对 NO_2的动态响应 | 第173页 |
·本章结论 | 第173-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76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6-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80-181页 |
致谢 | 第181-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