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框架下反补贴规则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 | 第11-1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补贴与反补贴概述 | 第13-25页 |
·补贴概述 | 第13-16页 |
·补贴的定义和分类 | 第13-16页 |
·补贴和反补贴的关系 | 第16页 |
·反补贴概述 | 第16-18页 |
·反补贴的定义和内涵 | 第16-17页 |
·反补贴的法律特征 | 第17页 |
·反补贴的救济措施 | 第17-18页 |
·补贴与反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 第18-25页 |
·传统贸易理论对补贴与反补贴的分析 | 第18-23页 |
·战略性贸易理论对补贴与反补贴的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反补贴规则的比较研究 | 第25-34页 |
·WTO 框架下反补贴规则 | 第25-26页 |
·关贸总协定第16 条 | 第25页 |
·东京回合《补贴与反补贴守则》 | 第25页 |
·乌拉圭回合《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 第25-26页 |
·美国反补贴规则 | 第26-27页 |
·美国成文法的规定 | 第26页 |
·美国判例法的规定 | 第26-27页 |
·欧盟反补贴规则 | 第27-29页 |
·欧盟对非成员国的反补贴规则 | 第27-28页 |
·欧盟对成员国的补贴规制 | 第28-29页 |
·反补贴规则的国际比较 | 第29-34页 |
·对补贴的界定 | 第29-30页 |
·关于损害的确定 | 第30页 |
·关于补贴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确定 | 第30-31页 |
·关于反补贴的基本程序 | 第31-34页 |
第四章 中国的补贴制度与反补贴立法现状 | 第34-41页 |
·中国的补贴制度现状 | 第34-37页 |
·禁止性补贴 | 第35页 |
·可诉性补贴 | 第35-36页 |
·不可诉补贴 | 第36-37页 |
·中国的反补贴立法现状 | 第37-41页 |
·中国的反补贴立法现状 | 第37-38页 |
·中国反补贴立法的不足及与《SCM 协议》的差距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补贴制度和反补贴立法的思考 | 第41-46页 |
·补贴制度的完善 | 第41-42页 |
·关于禁止性补贴 | 第41页 |
·关于可诉性补贴 | 第41-42页 |
·关于不可诉补贴 | 第42页 |
·反补贴立法的完善 | 第42-44页 |
·法律规范层面的完善 | 第42页 |
·借鉴国际经验 | 第42-44页 |
·反补贴措施应对机制的完善 | 第44-46页 |
·建立反补贴预警机制 | 第44页 |
·积极利用WTO 争端积极机制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