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民主、人权、民权论文

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之平衡--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发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28页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第11-1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4页
 三、研究路径和方法第24-28页
第一章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缘起第28-64页
 一、自由主义民主的兴盛与危机第28-45页
  (一) 自由主义民主的兴盛第29-37页
  (二) 自由主义民主的危机第37-45页
 二、参与式民主的理论渊源第45-57页
  (二) 卢梭的直接民主思想第48-52页
  (三) 密尔的积极参与理念第52-57页
 三、参与式民主的内涵:积极参与理念的复兴第57-64页
第二章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建构及其内在困境第64-107页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滥觞第64-75页
  (一) 以职能民主代替传统代议制民主第64-68页
  (二) 以公共领域中的行动实现人的价值第68-75页
 二、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形成第75-87页
  (一) 什么是参与式民主第75-80页
  (二) 如何迈向参与式民主第80-87页
 三、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第87-101页
  (一) 对参与式民主的未来构想第87-93页
  (二) 趋向协商的强势民主论第93-101页
 四、参与式民主的困境: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的张力第101-107页
第三章 从参与到协商:寻求消极自由与积极参与的平衡第107-154页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协商转向第107-118页
  (一) 参与式民主理论协商转向的背景第108-112页
  (二)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与内涵第112-118页
 二、协商民主的基础理论第118-131页
  (一) 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协商民主论第118-125页
  (二) 哈贝马斯的批判主义协商民主论第125-131页
 三、发展中的协商民主理论第131-148页
  (一) 基于道德分歧的协商第131-136页
  (二) 面临多重挑战的公共协商第136-142页
  (三) 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的协商第142-148页
 四、协商民主: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的平衡机制第148-154页
第四章 反思与超越: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平衡的可能性索求第154-194页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第154-171页
  (一)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价值第154-166页
  (二)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局限第166-171页
 二、参与式民主的前景:实践、困境与展望第171-188页
  (一)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实践形式第171-176页
  (二) 参与式民主面临的践行困境第176-182页
  (三) 参与式民主的前景展望第182-188页
 三、参与式民主理论对我国的启示第188-194页
  (一) 借鉴参与式民主的有益成分第188-190页
  (二) 超越既有的西方民主的模式第190-194页
结语第194-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12页
后记第212-214页
附录第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托邦与现代性交织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下一篇: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以流行文学、媒体文化为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