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从法学角度研究商业银行监管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2 银行监管概述 | 第9-19页 |
·监管及银行监管 | 第9-11页 |
·关于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监管 | 第11页 |
·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公共利益论 | 第11-12页 |
·从银行自身看,银行业固有的脆弱性使得银行的监管势在必然 | 第12-15页 |
·银行业的不完全竞争 | 第12页 |
·银行业的外部效应 | 第12-13页 |
·银行业的信息不对称 | 第13-14页 |
·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性 | 第14-15页 |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目标 | 第15-17页 |
·维护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 | 第15页 |
·维护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风险 | 第15-16页 |
·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 | 第16页 |
·促进银行业的公平、有效竞争,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 第16-17页 |
·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市场准入监管制度 | 第17-18页 |
·金融审慎监管制度 | 第18页 |
·银行危机处理制度 | 第18-19页 |
·市场退出监管制度 | 第19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31页 |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9-23页 |
·1978-1994的起始阶段 | 第19-21页 |
·1995-2002年的全面推进阶段 | 第21-22页 |
·2002年以来的持续深化阶段 | 第22-23页 |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及监管体制 | 第23-25页 |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23-24页 |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制 | 第24-25页 |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9页 |
·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立法空白领域 | 第25-27页 |
·有的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影响监管有效性 | 第27页 |
·法律对金融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保护不足 | 第27-28页 |
·缺乏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鼓励 | 第28-29页 |
·监管体制缺乏信息交流和协调合作 | 第29页 |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背景:国际金融危机 | 第29-31页 |
4 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考察 | 第31-36页 |
·美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1-32页 |
·美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1-32页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银行监管模式启示 | 第32页 |
·英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2-34页 |
·英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2-34页 |
·英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启示 | 第34页 |
·日本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日本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日本银行监管制度改革的启示 | 第35页 |
·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考察综述 | 第35-36页 |
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6-43页 |
·对美国银行监管体系改革的借鉴 | 第36-37页 |
·建立金融危机应急处理机制 | 第37-38页 |
·加强金融监管机制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 | 第38-39页 |
·完善监管立法,推动商业银行监管法治化进程 | 第39-41页 |
·尽快研究出台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法律规范 | 第39页 |
·细化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39-40页 |
·细化监管规则,着力增强监管规则的可操作性 | 第40-41页 |
·完善商业银行监管方式 | 第41页 |
·调整立法理念 | 第41-43页 |
·保护消费者,促进市场约束机制有效性的实现 | 第41-43页 |
·正确处理商业银行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 | 第43页 |
6 结论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