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8页 |
| ·有源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原理 | 第8-10页 |
| ·无源型光学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原理及分类 | 第10-13页 |
|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分类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 ·光学电流互感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改进方法 | 第18-25页 |
| ·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原理 | 第18-19页 |
| ·AOCT中所采用的螺线管聚磁光学传感原理 | 第19-21页 |
| ·AOCT光学传感系统中磁光材料的性能分析 | 第21页 |
| ·AOCT光学传感系统中的噪声分析 | 第21-22页 |
| ·AOCT传感头及光路的改进方法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AOCT信号处理系统的原理与方法 | 第25-31页 |
| ·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25页 |
| ·单光源单探测器的直流量分离法 | 第25-26页 |
| ·微弱光电信号检测 | 第26-29页 |
| ·具有数字式锁定放大器的光学传感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26-27页 |
| ·基于相关检测的数字式锁定放大器原理 | 第27-29页 |
| ·改进后AOCT的电流测量过程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AOCT信号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 第31-45页 |
| ·AOCT信号系统的硬件平台构成 | 第31页 |
| ·AOCT信号发生系统 | 第31-32页 |
| ·AOCT信号转换系统 | 第32-33页 |
| ·AOCT信号处理系统 | 第33-44页 |
| ·电源电路 | 第34-35页 |
| ·模数转换 | 第35-36页 |
| ·TMS320F2812M基本系统 | 第36-38页 |
| ·CPU时钟 | 第36页 |
| ·存贮空间 | 第36-37页 |
| ·GPIO、SPI、SCI及CAN | 第37页 |
| ·事件管理器 | 第37页 |
| ·定时器 | 第37页 |
| ·DPS2812Mv2的复位与中断 | 第37-38页 |
| ·JTAG | 第38页 |
| ·TMS320F2812工作方式的配置 | 第38页 |
| ·模拟输出 | 第38-39页 |
| ·数字输出 | 第39-43页 |
| ·CS8900A概述 | 第39-40页 |
| ·CS8900A的包结构 | 第40-41页 |
| ·CS8900A的访问模式 | 第41-42页 |
| ·CS8900A的数据宽度 | 第42页 |
| ·CS8900A的复位 | 第42页 |
| ·串行EEPROM | 第42-43页 |
| ·UART接口 | 第43-44页 |
| ·RS232接口 | 第43页 |
| ·RS485接口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AOCT光学传感系统中信号处理部分的DSP实现方法 | 第45-53页 |
| ·直流量分离的DSP实现 | 第45-49页 |
| ·数字锁定放大器的DSP实现 | 第49-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AOCT信号处理系统的检测实验 | 第53-64页 |
| ·直流量分离的的检测实验 | 第53-58页 |
|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3-54页 |
| ·模拟信号输入配置及Labview程序图 | 第54-55页 |
| ·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55-58页 |
| ·数字式锁定放大器的信号检测实验 | 第58-63页 |
|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8-59页 |
| ·模拟信号输入配置 | 第59页 |
| ·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59-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