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论违约金的司法干预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违约金司法干预的基础理论第11-21页
 (一) 违约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11-14页
  1. 大陆法系违约金制度的起源第11-12页
  2. 英美法系违约金制度的发展第12-13页
  3. 我国历史上关于违约金制度的发展沿革第13-14页
 (二) 违约金司法干预的法理基础第14-16页
  1. 违约金的司法干预是合同正义的必然要求第14-15页
  2. 违约金的司法干预也是违约金制度本身特点的要求所在第15页
  3. 违约金的司法干预可以更好的平衡非违约方利益和社会利益第15-16页
 (三) 违约金司法干预的指导原则第16-18页
  1. 可预见性原则第16-17页
  2. 故意不减原则第17页
  3. 减轻损失原则第17-18页
  4. 适度干预原则第18页
 (四) 违约金司法干预的判断标准第18-21页
  1. 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第19页
  2. 合同中未履行部分的标的额第19-20页
  3. 替代交易的难易程度第20页
  4. 违约方的主观过错大小第20页
  5. 违约金条款的约定是否显失公平第20-21页
二、违约金司法干预的境外考察第21-28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立法对违约金的干预第21-25页
  1. 法国立法对违约金的干预第21-22页
  2. 德国立法对违约金的干预第22-24页
  3. 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对违约金的干预第24-25页
 (二) 英美法系立法对违约金的干预第25-27页
  1. 英国立法对违约金的干预第25页
  2. 美国对违约金司法干预的立法规定第25-27页
 (三) 两大法系违约金司法干预之比较第27-28页
三、我国对违约金的司法干预第28-37页
 (一) 我国现行违约金制度的立法沿革第28-30页
 (二)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违约金的干预第30-37页
  1. 违约金司法干预的条件和程序第30-32页
  2. 司法机关对违约金的数额增减第32-37页
四、完善我国违约金司法干预的建议第37-42页
 (一) 我国现行立法对违约金司法干预的不足之处第37-38页
  1. 我国现行立法未明确规定违约金的性质第37页
  2. 现行立法未对违约金调整的标准作出具体的定性第37-38页
  3. 未对违约金的司法干预作出程序性的规定第38页
 (二) 完善我国违约金司法干预的具体构想第38-42页
  1. 明确规定违约金的性质并区别不同性质违约金的调整限度第38-39页
  2. 依据不同性质的违约金决定违约金与其他违约补救方式的适用第39-40页
  3. 依据部分未履行和全部未履行来确定违约金的不同调整方式第40页
  4. 明确规定违约金司法干预所应遵循的原则第40-41页
  5. 明确违约金司法干预的程序性规定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物权请求权
下一篇:中国诉讼时效障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