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背信犯罪立法史考察 | 第11-13页 |
1. 德日背信罪的立法规定 | 第11页 |
2. 新中国成立之前刑法中的背信罪 | 第11-12页 |
3. 我国港澳台地区刑法中的背信罪 | 第12页 |
4. 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背信犯罪 | 第12-13页 |
(三) 德日刑法中背信罪分析 | 第13-16页 |
1. 背信罪的本质 | 第13-15页 |
2. 背信罪的成立条件 | 第15-16页 |
(四) 德日刑法中背信罪的异同 | 第16-17页 |
二、我国刑法中的背信犯罪 | 第17-28页 |
(一)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 第17-23页 |
1. 概念 | 第17页 |
2. 普通型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构成 | 第17-20页 |
3. 共犯型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构成 | 第20-21页 |
4. 认定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应当划清的界限和注意的问题 | 第21-23页 |
(二)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 第23-27页 |
1. 概念 | 第23页 |
2. 构成 | 第23-26页 |
3. 认定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应当划清的界限和注意的问题 | 第26-27页 |
(三) 我国刑法规定的其他背信犯罪 | 第27-28页 |
三、背信犯罪的立法疏失与完善 | 第28-36页 |
(一) 立法疏失 | 第28-30页 |
1. 刑罚幅度差异过大 | 第28-29页 |
2. 刑罚种类不统一 | 第29页 |
3. 处罚主体不一致 | 第29-30页 |
(二) 背信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30-36页 |
1. 刑罚种类的完善 | 第30-34页 |
2. 统一犯罪主体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