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专利行政诉讼相关理论背景探讨 | 第12-23页 |
(一) 专利诉讼与专利行政诉讼 | 第12-13页 |
(二) 专利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与审查范围 | 第13-19页 |
1. 专利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 第13-16页 |
2. 审查范围 | 第16-19页 |
(三) 专利行政诉讼诉之利益考察 | 第19-23页 |
1. 诉讼法领域中的诉之利益 | 第19-20页 |
2. 诉之利益与判决形成权利之机能 | 第20-22页 |
3. 诉之利益理论在专利行政诉讼中的意义 | 第22-23页 |
二、典型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专利行政诉讼制度综述 | 第23-28页 |
(一) 美国专利行政诉讼 | 第23-25页 |
(二) 德国专利行政诉讼 | 第25-27页 |
(三) 日本的专利行政诉讼 | 第27-28页 |
(四) 上述国家的专利行政诉讼制度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8页 |
三、我国专利行政诉讼中的困惑与硬伤 | 第28-39页 |
(一) 诉讼管辖之争议 | 第28-30页 |
1. 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 | 第29页 |
2.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为被告 | 第29-30页 |
3. 以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为被告 | 第30页 |
4. 当前诉讼管辖中存在的缺陷与争议 | 第30页 |
(二) 难以克服的怪现象——专利循环诉讼问题 | 第30-36页 |
1. 成因分析 | 第31-32页 |
2. 解决途径 | 第32-36页 |
(三) 专利行政诉讼与“专利诉讼中的虚拟之诉” | 第36-39页 |
四、完善我国专利行政诉讼制度的思考 | 第39-44页 |
(一) 近期可执行计划 | 第39-41页 |
1. 提升司法效率,减少诉讼成本 | 第39-40页 |
2. 建立专利恶意诉讼反赔制度 | 第40-41页 |
(二) 远景蓝图 | 第41-44页 |
1. 实现当事人诉讼 | 第41-42页 |
2. 建立专利法院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