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默示放弃制度的概述 | 第11-17页 |
(一) 默示放弃制度的内涵 | 第11-13页 |
(二) 默示放弃制度的法律属性 | 第13-14页 |
(三) 默示放弃制度的公正性与效率性价值 | 第14-15页 |
(四) 默示放弃与相临概念的比较 | 第15-16页 |
(五) 与民事诉讼失权制度 | 第16-17页 |
二、默示放弃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理论根基 | 第17-22页 |
(一) 禁止反言原则 | 第18-20页 |
(二) 诚信原则 | 第20-21页 |
(三)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21-22页 |
三、默示放弃外延的程序探析—仲裁管辖权、仲裁协议效力、仲裁裁决异议的默示放弃 | 第22-39页 |
(一) 提出异议或默示放弃程序的主体 | 第22-26页 |
(二) 仲裁管辖权或仲裁协议效力异议默示放弃的事由 | 第26-30页 |
(三) 仲裁管辖权或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程序情形下的默示放弃 | 第30-32页 |
(四) 默示放弃的法律后果和效果 | 第32页 |
(五) 仲裁裁决异议的默示放弃 | 第32-36页 |
(六) 启动司法审查或监督程序 | 第36-39页 |
四、我国仲裁法有关默示放弃制度之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39-45页 |
(一) 我国默示放弃制度的特点和程序问题 | 第39-43页 |
(二) 我国仲裁管辖权或仲裁协议效力异议默示放弃的期限问题 | 第43-44页 |
(三) 默示放弃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范围问题 | 第44页 |
(四) 关于明确完整的仲裁管辖权概念的问题 | 第44-45页 |
(五) 关于默示放弃异议权的法律后果 | 第45页 |
五、完善我国仲裁默示放弃制度的设想 | 第45-51页 |
(一) 改变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45-47页 |
(二) 正确选择异议权放弃结构模式 | 第47-48页 |
(三) 完善默示放弃制度的相应法律条款 | 第48-49页 |
(四) 增设对仲裁裁决异议的救济制度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