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12页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页 |
·多维透视法 | 第12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论文的创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结构 | 第14-27页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 | 第14-19页 |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第14-16页 |
·近代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 第16-17页 |
·新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 第17-18页 |
·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第18-19页 |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理论架构 | 第19-27页 |
·新自由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19-22页 |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理论结构 | 第22-27页 |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 | 第27-38页 |
·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 第27-29页 |
·国有企业私有化 | 第27-28页 |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削弱工会力量 | 第28页 |
·大范围减税 | 第28-29页 |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的实践和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新自由主义在俄罗斯的实践和影响 | 第31-34页 |
·经济全面的自由化 | 第32页 |
·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 第32-33页 |
·追求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东南亚的新自由主义 | 第34-35页 |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第38-47页 |
·关于市场失灵 | 第38-39页 |
·市场无法达到“双重平衡” | 第38-39页 |
·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 | 第39页 |
·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39页 |
·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范式分析 | 第39-41页 |
·关于“华盛顿共识” | 第39-40页 |
·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范式后果 | 第40-41页 |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分析 | 第41-44页 |
·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新自由主义 | 第41-42页 |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 第42-44页 |
·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 | 第47-61页 |
·新自由主义在不同国家实践的后果 | 第47-49页 |
·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实践的后果 | 第47-48页 |
·新自由主义在发展中国家实践的后果 | 第48-49页 |
·新自由主义引起经济危机的机理 | 第49-61页 |
·国家监管缺失 | 第49-51页 |
·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的不合理加剧 | 第51-53页 |
·收入差距扩大 | 第53-57页 |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破坏性加强 | 第57-58页 |
·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 第58-61页 |
第六章 对我国的启示 | 第61-73页 |
·“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 | 第61-65页 |
·“北京共识”的内涵 | 第61-63页 |
·关于“中国模式” | 第63-65页 |
·中国应坚持的方向 | 第65-73页 |
·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加快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 第65-67页 |
·深化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67-68页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宏观调控 | 第68-70页 |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