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一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中、西医认识 | 第11-20页 |
1.现代医学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认识 | 第11-16页 |
2.中医对慢性难愈性溃疡的认识 | 第16-20页 |
二 现代创面敷料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生物型敷料 | 第20-22页 |
2.人工合成材料类 | 第22-24页 |
3.复合型敷料 | 第24-26页 |
三 生肌玉红明胶海绵用于创伤修复理论探讨 | 第26-34页 |
1 生肌玉红膏组方依据 | 第26-28页 |
2 生肌玉红膏实验研究 | 第28-29页 |
3 生肌玉红膏临床应用 | 第29-31页 |
4 促血管生成材料与创面愈合 | 第31-34页 |
下篇 实验 | 第34-56页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4-49页 |
前言 | 第34页 |
1 实验材料与观察方法 | 第34-39页 |
·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34页 |
·药物及制剂 | 第34-35页 |
·实验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 第35-36页 |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第36-38页 |
·统计方法 | 第38-39页 |
2.结果及分析 | 第39-45页 |
·创面面积愈合率(%)(见表2—1、图2—1) | 第39页 |
·创面肉芽中微血管数 | 第39-40页 |
·bFGF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 第40-41页 |
·创面肉芽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动态变化(见表2—4.1、图2—4.1) | 第41-42页 |
·创面肉芽内羟脯氨酸含量 | 第42-43页 |
·创面肉芽组织血红蛋白含量 | 第43-44页 |
·创面肉芽组织显微形态结构比较 | 第44-45页 |
3 实验讨论 | 第45-49页 |
·生肌玉红明胶海绵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45-46页 |
·生肌玉红明胶海绵对内源性bFGF的影响 | 第46-47页 |
·生肌玉红明胶海绵对胶原代谢的调节 | 第47-4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第49-56页 |
前言 | 第49页 |
1 临床资料与观察方法 | 第49-52页 |
·病例选择 | 第49-50页 |
·分组及治疗 | 第50-51页 |
·观察指标 | 第51页 |
·疗效评价标准 | 第5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临床总体疗效(见表3—2) | 第52页 |
·第二、四周创面愈合率比较(见表3—3、图3—3) | 第52-53页 |
·创面肉芽颜色的改变(见表3—4) | 第53页 |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见表3—5) | 第53页 |
·安全性检验 | 第53页 |
3 临床讨论 | 第53-56页 |
·生肌玉红明胶海绵对创面肉芽的影响 | 第53-54页 |
·生肌玉红明胶海绵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图 | 第67-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