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缩略词表 | 第18-19页 |
第一部分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的理论研究 | 第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26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5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方法 | 第26-30页 |
·模型修改的理论基础 | 第26页 |
·模型修改的过程 | 第26-28页 |
·模型修改的要点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0-39页 |
·个人和家庭特征 | 第30-33页 |
·心理社会反应 | 第33-35页 |
·个人和家庭的反应 | 第35-37页 |
·适应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2页 |
·适应模型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指导 | 第39-40页 |
·适应模型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二部分 适应模型中"自我管理"的测量工具研究 | 第4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43-53页 |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概况及其内涵 | 第44-45页 |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的测量工具 | 第45-52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52-53页 |
第二章 方法 | 第53-65页 |
·量表的选择 | 第53页 |
·SMOD-A量表的翻译过程和翻译一致性评价 | 第53-56页 |
·中文版SMOD-A量表测量学指标的测量 | 第56-59页 |
·资料收集 | 第59-61页 |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61-63页 |
·伦理学考虑 | 第63-65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65-74页 |
·翻译质量 | 第65-66页 |
·问卷回收情况 | 第66页 |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66-67页 |
·中文版SMOD-A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67-71页 |
·中文版SMOD-A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71-7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4-82页 |
·中文版SMOD-A量表的翻译质量评价 | 第74-76页 |
·中文版SMOD-A量表测量学指标评价 | 第76-79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79-80页 |
·对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护理实践工作的建议 | 第80页 |
·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启示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3页 |
第三部分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8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3-95页 |
·研究背景 | 第84-92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 第92页 |
·研究意义 | 第92-93页 |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 第93-95页 |
第二章 方法 | 第95-110页 |
·研究设计 | 第95页 |
·样本量的计算 | 第95-96页 |
·研究对象 | 第96-9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7页 |
·研究工具 | 第97-101页 |
·主要调查现场与仪器设备说明 | 第101-102页 |
·数据收集过程 | 第102-106页 |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 第106-11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10-137页 |
·数据收集情况 | 第110-112页 |
·主要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实测 | 第112-113页 |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113-118页 |
·研究对象的疾病适应过程 | 第118-129页 |
·研究对象的疾病适应结局 | 第129-132页 |
·研究对象疾病适应过程和适应结局之间的关系 | 第132-13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37-157页 |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适应问题 | 第137-144页 |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适应结局 | 第144-146页 |
·实证结果与适应模型理论的一致性 | 第146-151页 |
·本研究对将来研究和护理实践的启示 | 第151-156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6-1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57-158页 |
本学位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9页 |
综述 | 第179-208页 |
References | 第202-208页 |
附录 | 第208-232页 |
致谢 | 第232-2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234-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