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7页 |
英文摘要 | 第17-33页 |
中英文名称及缩略词表 | 第33-3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35-43页 |
·骨强度和骨质疏松症 | 第35-36页 |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 第36-37页 |
· 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 | 第37-38页 |
·骨强度的评价 | 第38-4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43-58页 |
第一节:实验设计和流程 | 第43-44页 |
第二节:实验材料 | 第44-48页 |
·主要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44-45页 |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45页 |
·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45-46页 |
·鲑鱼降钙素的给药剂量、方式及药品配置 | 第46页 |
·动物期大鼠情况的观察及监测 | 第46-47页 |
·荧光标记及标本的收集 | 第47-48页 |
第三节:主要实验方法 | 第48-58页 |
·双能X扫扫描 | 第48-50页 |
·骨组织免疫组化实验 | 第50-51页 |
·浸润和包埋 | 第51-57页 |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第三章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第58-93页 |
实验一:对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大鼠骨量的评价 | 第58-6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8页 |
·结果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页 |
实验二: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骨量变化敏感区的选择 | 第62-70页 |
·材料他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 | 第63-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实验三: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70-9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0-7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71页 |
·结果 | 第71-82页 |
·讨论 | 第82-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第四章 降钙素干预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93-10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93页 |
·结果 | 第93-104页 |
·讨论 | 第104-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降钙素预防骨质疏松症机制的初步研究 | 第109-11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0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09页 |
·结果 | 第109-111页 |
·讨论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附图 | 第114-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0页 |
综述一 | 第130-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9页 |
综述二 | 第159-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9页 |
致谢 | 第179-1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