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开关电源的协同控制理论及脉宽调制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引言第12-13页
   ·非线性控制方法第13-16页
   ·开关变换器控制的存在问题及现状第16-19页
     ·PWM 型DC-DC 开关变换器存在问题第16-17页
     ·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第17页
     ·协同控制研究现状第17-19页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DC-DC 开关变换器协同控制方法研究第21-29页
   ·协同学第21-23页
     ·协同学的产生第21页
     ·协同学的主要思想及内容第21-23页
   ·协同控制方法第23-28页
     ·协同控制方法基本原理第23-24页
     ·协同控制方法的数学描述第24-25页
     ·协同控制规律的一般形式第25-26页
     ·开关变换器的协同控制方法第26-27页
     ·协同控制方法中参数κ和T 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协同控制收敛性及鲁棒性的理论分析第29-42页
   ·收敛速度分析第29页
   ·流形存在性分析第29-30页
   ·鲁棒性分析第30-32页
     ·对外部扰动的不变性第30-31页
     ·对内部参数变化的不变性第31-32页
   ·协同控制与滑模控制的比较第32-33页
     ·相似性第32-33页
     ·不同点第33页
   ·BOOST 协同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第33-41页
     ·Boost 协同控制器设计第33-34页
     ·Boost 协同控制闭环系统稳定性分析第34-39页
     ·Boost 协同控制器仿真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开关变换器的离散协同控制方法研究第42-54页
   ·离散协同控制方法的一般形式第42-43页
   ·离散协同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第43-44页
   ·离散协同控制方法分析第44-47页
     ·收敛速度分析第44页
     ·离散协同控制流形存在条件第44-45页
     ·离散协同控制流形到达性第45-46页
     ·离散协同控制鲁棒性分析第46-47页
   ·BUCK 变换器协同控制器的设计第47-48页
   ·BUCK 变换器协同控制器的仿真第48-52页
   ·关于控制参数的讨论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协同控制方法的改进与仿真第54-72页
   ·连续协同控制方法的改进第54-58页
     ·基本协同控制方法第54-55页
     ·动态控制参数设置第55-58页
     ·包含积分项的宏变量定义第58页
   ·连续协同控制方法与PID 的比较第58-66页
     ·无扰动情况第59页
     ·参考电压扰动第59-61页
     ·负载变化第61-64页
     ·输入电压变化第64-66页
   ·离散协同控制方法与PID 的比较第66-68页
   ·离散协同控制方法的改进第68-70页
     ·限制电流的协同控制第69-70页
     ·动态参数κ下的控制规则第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大功率LED 驱动中的高频闪烁问题研究第72-91页
   ·LED 驱动技术及高频闪烁问题第72-75页
     ·LED 驱动技术第72-74页
     ·高频闪烁问题第74-75页
   ·负载端无反馈的开关恒流电路第75-82页
     ·实现框图第75-78页
     ·工作过程第78-79页
     ·负载端无反馈的开关恒流电路特点第79-82页
   ·向功率管提供高频平均脉宽调制信号的方法第82-88页
     ·应用对象第83-84页
     ·主要思想第84-85页
     ·工作流程第85-86页
     ·与文献[106]的比较第86-88页
   ·效果验证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结论第91-95页
 研究总结第91-93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3-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附录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硫气氛下含铈氧化物催化剂氧化碳烟的研究
下一篇: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