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系统概述 | 第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5-28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坐标系 | 第15-18页 |
| ·电角度 | 第16页 |
| ·坐标系 | 第16-18页 |
| ·坐标变换 | 第18-21页 |
| ·CLARKE 变换 | 第18-20页 |
| ·PARK 变换 | 第20页 |
| ·坐标变换的意义 | 第20-21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 | 第21-26页 |
| ·模型假设 | 第22页 |
| ·基于静止三相坐标系abc 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基于静止两相坐标系αβ 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 ·基于转子旋转两相坐标系dq 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 ·矢量控制基本思想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及仿真 | 第28-49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控制对象参数 | 第28-29页 |
|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仿真系统结构 | 第29-31页 |
| ·电动汽车矢量控制策略及实现 | 第31-42页 |
| ·电动汽车矢量控制策略 | 第31-33页 |
| ·坐标变换 | 第33页 |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 第33-36页 |
| ·MTPA 电流控制策略 | 第36-39页 |
| ·弱磁控制策略 | 第39-42页 |
|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实现流程 | 第42页 |
| ·MTPA 策略计算流程 | 第42页 |
| ·弱磁控制计算流程 | 第42页 |
| ·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及实现 | 第42-45页 |
|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结构 | 第43页 |
| ·磁链和转矩估计 | 第43-44页 |
| ·开关表及其实现 | 第44-45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 ·矢量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45-48页 |
| ·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设计 | 第49-62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结构 | 第49-50页 |
| ·驱动板 | 第50-54页 |
| ·驱动与隔离 | 第51-52页 |
| ·母线电压检测 | 第52-54页 |
| ·温度检测 | 第54页 |
| ·转接板 | 第54-60页 |
| ·母线电流和相电流检测 | 第54-55页 |
| ·转子位置检测 | 第55-58页 |
| ·硬件栅极驱动保护 | 第58-59页 |
| ·预充电模块控制电路 | 第59-60页 |
| ·电源板 | 第60页 |
| ·直流母线 | 第60-61页 |
| ·直流母线设计 | 第60-61页 |
| ·DC-LINK 电容和缓冲电容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 | 第62-70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行驶驱动力 | 第62-63页 |
| ·行驶阻力 | 第63-66页 |
| ·行驶阻力台架模拟 | 第66-68页 |
| ·行驶阻力模拟方法 | 第66页 |
| ·测功机输出阻力矩的计算 | 第66-67页 |
| ·基于veDYNA 的行驶阻力模拟 | 第67-68页 |
|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结构 | 第68-69页 |
| ·系统布局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