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保证担保中承包商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发展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信用评价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信用评价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工程保证担保 | 第17-23页 |
·工程保证担保的概念 | 第17页 |
·工程程保证担保的经济学原理 | 第17-20页 |
·工程保证担保的模式 | 第20-21页 |
·工程保证担保的品种 | 第21-22页 |
·工程保证担保的保费 | 第22-23页 |
·信用 | 第23-25页 |
·信用的内涵 | 第23页 |
·信用的特征 | 第23-24页 |
·信用的演进 | 第24-25页 |
·人伦信用 | 第24-25页 |
·契约信用 | 第25页 |
·人伦信用和契约信用的关系 | 第25页 |
·信用评价理论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工程保证担保中承包商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7-53页 |
·构建信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信用缺失现象 | 第27-28页 |
·信用缺失原因 | 第28-29页 |
·信用评价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工程保证担保流程 | 第30-31页 |
·工程保证担保信用评价体系的组成 | 第31-50页 |
·信用评价对象 | 第31-34页 |
·工程保证担保的市场主体 | 第31-32页 |
·工程保证担保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2-34页 |
·工程保证担保信用评价对象 | 第34页 |
·信用评价原则 | 第34-36页 |
·信用评价指标 | 第36-41页 |
·通用评价体系 | 第36-37页 |
·专用评价体系 | 第37-41页 |
·信用评价方法 | 第41-50页 |
·灰色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41-44页 |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44-50页 |
·工程保证担保中承包商信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 第50-52页 |
·承包商信用评价等级 | 第50页 |
·承包商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工程保证担保中承包商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 | 第53-56页 |
·外部环境改善 | 第53-54页 |
·建立全过程动态评价体系 | 第53页 |
·建立信用档案数据库 | 第53-54页 |
·建立信用信息公告平台 | 第54页 |
·提供强制性、法律保障 | 第54页 |
·内部建设 | 第54-55页 |
·选取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 第54-55页 |
·加强企业内部自身建设 | 第55页 |
·积极发展担保中介组织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6-62页 |
·某承包商企业背景资料 | 第56-58页 |
·某承包商企业信用评价 | 第58-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62-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