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副猪嗜血杆菌病概述 | 第10-12页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 | 第10-11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 | 第11-12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2页 |
·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概述 | 第12-17页 |
·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流式细胞术的应用 | 第15-17页 |
·共聚焦显微技术概述 | 第17-20页 |
·共聚焦显微技术原理 | 第17-18页 |
·共聚焦显微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18-20页 |
·细胞凋亡现象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现 | 第20页 |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 第20-21页 |
·细胞凋亡过程中生物化学变化 | 第21页 |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细胞凋亡检测 | 第26-28页 |
2 副猪嗜血杆菌强弱毒株抗吞噬能力的比较 | 第28-4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菌株及细胞培养 | 第28-30页 |
·实验相关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相关试剂盒 | 第31页 |
·副猪嗜血杆菌抗血清的制备 | 第31-32页 |
·副猪嗜血杆菌荧光标记方法及小鼠巨噬细胞对副猪嗜血杆菌吞噬率的定量分析 | 第32-33页 |
·副猪嗜血杆菌是否进入细胞内的鉴定 | 第33页 |
·吞噬抑制试验 | 第33页 |
·吞噬后副猪嗜血杆菌存活能力检测 | 第33-34页 |
·调理吞噬的检测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副猪嗜血杆菌强毒株与弱毒株抗吞噬能力差异 | 第34-37页 |
·副猪嗜血杆菌与RAW互作时蛋白对其抗吞噬能力影响 | 第37-38页 |
·细胞微管和微丝对其吞噬能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副猪嗜血杆菌强被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后存活能力的评价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吞噬的特异性 | 第40-41页 |
·强毒株抗吞噬的相关因子 | 第41页 |
·细胞骨架对RAW吞噬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副猪嗜血杆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产生 | 第42-54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42-43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43-48页 |
·相关试剂及试剂盒 | 第43页 |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 第43-47页 |
·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47-48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8-53页 |
·副猪嗜血杆菌强毒株与弱毒株引起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现象的差异 | 第48-51页 |
·副猪嗜血杆菌强毒株与弱毒株产生不同细胞因子的差异 | 第51-52页 |
·脂寡糖(LOS)对白介素6和白介素8产生的影响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4 小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