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豫南引进茶树品种生育特性比较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7页
   ·茶树与茶叶第9-11页
     ·茶树简介第9页
     ·茶树起源及分布第9页
     ·茶叶的作用及地位第9-10页
     ·我国茶业概况第10页
     ·河南省及信阳地区茶业概况第10-11页
     ·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7页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与茶树选育第11-12页
     ·茶树良种与引种推广第12-13页
     ·茶叶品质及形成第13-14页
     ·茶树抗逆性第14-16页
       ·抗寒性第14页
       ·抗旱性第14-15页
       ·抗病虫性第15页
       ·茶叶绒毛与抗性第15-16页
     ·茶叶的产量形成第16页
     ·茶树的优劣评定第16-17页
2 引言第17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7-23页
   ·试验地点与材料第17-18页
   ·材料管理与处理第18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8-22页
     ·生物学性状测定第18-19页
       ·叶片长、宽及面积第18页
       ·茶树分枝角度第18页
       ·单株芽头数及分枝数第18-19页
       ·茶芽百芽重第19页
     ·茶叶叶片结构特点测定第19-20页
       ·叶片解剖结构第19-20页
       ·叶片下表皮气孔结构观测第20页
       ·叶片下表皮绒毛观测第20页
     ·光合参数测定第20页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第20页
       ·荧光参数测定第20页
       ·光合参数测定第20页
     ·茶叶成分含量检测第20-21页
       ·氨基酸含量测定第20-21页
       ·咖啡碱含量测定第21页
       ·茶多酚含量测定第21页
       ·水浸出物含量测定第21页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第21页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21页
       ·脯氨酸含量测定第21页
     ·酶活性测定第21-22页
       ·SOD 活性第21-22页
       ·CAT 活性第22页
       ·POD 活性第22页
       ·PPO 活性第22页
   ·统计分析第22-2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3-40页
   ·生物学性状第23-24页
   ·叶片解剖及表皮结构第24-29页
     ·叶片下表皮气孔及绒毛第24-27页
     ·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比较第27-29页
   ·光合特性第29-31页
     ·光合色素含量第29-30页
     ·荧光参数第30页
     ·光合特性第30-31页
   ·品质成分比较分析第31-33页
   ·酶活性测定第33-34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树综合定量评价第34-40页
     ·评价体系构建第34-35页
     ·构造判断矩阵及制约子因素权重计算第35-38页
       ·判断矩阵的建立及权重计算方法第35-36页
       ·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第36-38页
     ·原始数据的无纲量化第38-39页
     ·综合评分计算第39-40页
5 结论第40-42页
   ·引进品种的生物学性状表现第40-41页
   ·引进品种的叶片解剖及表皮结构比较第41页
   ·引进品种的光合特性表现第41页
   ·品质成分比较第41页
   ·保护性酶活性第41-42页
   ·引进品种在豫南表现的综合定量评价第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英文摘要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密度对夏玉米花丝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两种行距模式对小麦/玉米群体质量、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