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宜性原理的河南省耕地利用强度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概述 | 第13-20页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技术路线与内容 | 第20-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关键概念 | 第23-27页 |
·土地 | 第23页 |
·土地评价 | 第23-25页 |
·土地适宜性原理 | 第25-27页 |
·耕地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27-35页 |
·土地经济学理论 | 第27-30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30-32页 |
·粮食安全战略理论 | 第32-35页 |
3. 河南省耕地利用的主要特征 | 第35-48页 |
·耕地利用的条件分析 | 第35-37页 |
·地理位置 | 第35-36页 |
·自然条件 | 第36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6-37页 |
·耕地利用的主要特征分析 | 第37-48页 |
·耕地资源相对紧缺 | 第37-41页 |
·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 | 第41-42页 |
·耕地复种指数高 | 第42-45页 |
·温带中纬度大陆以季风气候为主 | 第45-48页 |
4. 河南省耕地利用强度的综合分析 | 第48-53页 |
·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8-51页 |
·耕地利用强度的内涵 | 第48页 |
·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8-49页 |
·耕地利用强度评价的方法 | 第49-50页 |
·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50-51页 |
·耕地利用强度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51-53页 |
·多元线性回归的原理 | 第51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 第51-53页 |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53页 |
5. 耕地利用综合强度的评价过程与应用 | 第53-66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3-55页 |
·收集资料 | 第55-56页 |
·数据处理过程 | 第56-61页 |
·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建议及措施 | 第63-66页 |
6.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