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线思路 | 第11-12页 |
1.2.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2 论文的主线思路 | 第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体系 | 第12-16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3.2 论文的框架体系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职业道德简介 | 第16-22页 |
2.1 职业道德的概述 | 第16-17页 |
2.1.1 职业道德的含义 | 第16页 |
2.1.2 职业道德的特点 | 第16页 |
2.1.3 职业道德的作用 | 第16-17页 |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17-22页 |
2.2.1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 第17-18页 |
2.2.2 市场经济的两面性与道德建设的多面性 | 第18-19页 |
2.2.3 当代社会需要职业道德建设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透视 | 第22-30页 |
3.1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实处境 | 第22-24页 |
3.1.1 诚信不足:商业领域内最重要的职业道德问题 | 第22页 |
3.1.2 价值观错位:拜金主义横行 | 第22-23页 |
3.1.3 道德评价偏差:“钻空子”与“擦边球” | 第23页 |
3.1.4 社会道德心里失衡:社会责任感淡薄 | 第23-24页 |
3.2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3.2.1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本身所产生的职业道德风险 | 第24-26页 |
3.2.2 长期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及其当代影响 | 第26-27页 |
3.2.3 职业道德建设泛政治化及其影响 | 第27-28页 |
3.3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发展现状的评述 | 第28-30页 |
3.3.1 历史地评价建设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发展 | 第28页 |
3.3.2 现实地评价建设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发展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建设工程全岗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构建 | 第30-42页 |
4.1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主体性精神内容 | 第30-34页 |
4.1.1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 第30-32页 |
4.1.2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 第32页 |
4.1.3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 第32-34页 |
4.1.4 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人本意识 | 第34页 |
4.2 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 第34-35页 |
4.2.1 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 第34-35页 |
4.2.2 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 | 第35页 |
4.3 合约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 第35-38页 |
4.3.1 合约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 第35-36页 |
4.3.2 合约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 | 第36-38页 |
4.4 造价咨询人员应具有职业道德的探讨 | 第38-39页 |
4.4.1 造价咨询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 第38-39页 |
4.4.2 造价咨询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 | 第39页 |
4.5 项目经理及工程现场人员的职业操守 | 第39-42页 |
4.5.1 项目经理及工程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 第39-40页 |
4.5.2 项目经理及工程现场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 第42-48页 |
5.1 道德教育:关键性举措 | 第42-43页 |
5.1.1 职业道德教育 | 第42-43页 |
5.1.2 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 第43页 |
5.2 传媒发展:重要的环境条件 | 第43-44页 |
5.2.1 传媒对公众职业道德的重要影响 | 第43-44页 |
5.2.2 继续加强完善大众传媒 | 第44页 |
5.3 法制建设:制度补充 | 第44-48页 |
5.3.1 法制建设对职业道德提高的影响 | 第44-45页 |
5.3.2 促进社会职业道德发展的法制建设措施 | 第45-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