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小说北美传播的跨文化解读--以英译网站WuxiaWorld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1.4 创新性和难点 | 第21-22页 |
2 中国网络小说北美传播概况 | 第22-31页 |
2.1 中国网络小说类型 | 第22-23页 |
2.2 中国网络小说北美传播历程 | 第23-24页 |
2.3 英译网站WuxiaWorld在北美的传播 | 第24-31页 |
2.3.1 网站建立过程及效果介绍 | 第24-26页 |
2.3.2 网页版块分布及选材分析 | 第26-28页 |
2.3.3 网站翻译团队及翻译机制介绍 | 第28-29页 |
2.3.4 网站读者用户画像 | 第29-31页 |
3 共性与差异——基于文化的观念和规范体系 | 第31-47页 |
3.1 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观念体系 | 第31-38页 |
3.1.1 世界观的共性与差异 | 第31-34页 |
3.1.2 人生观的共性与差异 | 第34-35页 |
3.1.3 价值观的共性与差异 | 第35-38页 |
3.2 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规范体系 | 第38-42页 |
3.2.1 习俗的共性与差异 | 第38-40页 |
3.2.2 礼仪的共性与差异 | 第40-41页 |
3.2.3 道德的共性与差异 | 第41页 |
3.2.4 宗教的共性与差异 | 第41-42页 |
3.3 普适性与差异性共存——理解与误读 | 第42-47页 |
3.3.1 普适性文化是理解的前提 | 第42-43页 |
3.3.2 文化差异的接受与理解 | 第43-44页 |
3.3.3 跨文化的误读与偏见 | 第44-47页 |
4 WuxiaWorld网站中读者群体的认同建构 | 第47-51页 |
4.1 网站读者对作者及译者的感谢 | 第47-48页 |
4.2 来自“道友”的问候 | 第48页 |
4.3 网站读者加强认同的形式 | 第48-51页 |
4.3.1 关于中国文化的文本生产 | 第48-49页 |
4.3.2 读者的批评与建议 | 第49-51页 |
5 传播能力与技术对中国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 第51-55页 |
5.1 译者促进中国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 | 第51-53页 |
5.1.1 译者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体现 | 第51-52页 |
5.1.2 培训译者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 | 第52-53页 |
5.2 新媒体技术促进中国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 | 第53-55页 |
5.2.1 新媒体对中国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2 借力新媒体促进中国网络小说跨文化传播 | 第54-55页 |
6 结语——基于“约哈里窗口”理论的观照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