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风论文--湍流、阵风性和大气中的湍流扩散论文

城市近地面层气溶胶浓度起伏特征及通量测量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2-20页
    1.1 气溶胶通量测量的意义第12页
    1.2 气溶胶通量测量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气溶胶通量测量技术的发展第12-13页
        1.2.2 近地面大气湍流各向同性特征第13-14页
        1.2.3 气象条件对近地面层气溶胶的影响第14-16页
    1.3 气溶胶通量测量方法研究的不足第16-20页
第2章 实验和方法第20-32页
    2.1 实验和数据第20-23页
        2.1.1 实验场地介绍第20-21页
        2.1.2 气象要素的观测第21-22页
        2.1.3 气溶胶观测概况第22-23页
    2.2 理论和方法第23-32页
        2.2.1 涡动相关法第23-29页
            2.2.1.1 涡动相关法简介第23-25页
            2.2.1.2 数据的质量控制第25页
            2.2.1.3 坐标轴的选取第25-27页
            2.2.1.4 平均时间的确定第27-29页
        2.2.2 湍流各向同性理论第29-32页
            2.2.2.1 各向同性理论基础第29-31页
            2.2.2.2 谱(互谱)的计算方法第31-32页
第3章 城市边界层气象条件的平均特征和湍流特征第32-46页
    3.1 平均气象场的特征第33-34页
    3.2 各向异性张量系数的统计特征第34-36页
    3.3 湍流起伏谱和最大各向同性尺度第36-42页
    3.4 最大各向同性尺度和温度湍流外尺度的对比第42页
    3.5 小结与讨论第42-46页
第4章 合肥地区气象条件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分析第46-58页
    4.1 气溶胶粒子浓度概况第46-47页
    4.2 气象条件对小粒子生成的影响第47-53页
    4.3 风向和风速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第53-54页
    4.4 降水期间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第54-57页
    4.5. 小结与讨论第57-58页
第5章 气溶胶粒子的湍流特征第58-78页
    5.1 气溶胶粒子的跟随性第58-59页
    5.2 气溶胶粒子的方差的统计特征第59-65页
    5.3 气溶胶粒子的功率谱特征第65-74页
    5.4 气溶胶粒子的近地面相似理论第74-75页
    5.5 小结与讨论第75-78页
第6章 涡动相关法测量气溶胶通量第78-96页
    6.1 通量计算中坐标轴的旋转第78-79页
    6.2 通量计算中的平均时间的确定第79-81页
    6.3 测量结果第81-92页
    6.4 与光传输方法的测量结果对比第92-94页
    6.5 小结与讨论第94-9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NA免疫识别与抗病毒宿主防御的新调控激酶研究
下一篇:管道内高压氢气泄漏自燃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