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1.1 无机透波材料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9-17页 |
1.2.1 烧结助剂的选择及其对氮化硅烧结行为的影响 | 第9-11页 |
1.2.2 添加造孔剂和第二相制备多孔氮化硅 | 第11-14页 |
1.2.3 调控生产工艺条件制备多孔氮化硅 | 第14-17页 |
1.2.4 其他新思路制备多孔氮化硅 | 第17页 |
1.3 低导热氮化硅陶瓷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1-2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过程 | 第22-30页 |
2.1 实验所用原料及设备 | 第22-24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2-23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2.2 实验设计及流程 | 第24-27页 |
2.2.1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工艺 | 第25-26页 |
2.2.2 低导热气凝胶/氮化硅复合陶瓷制备工艺 | 第26-27页 |
2.3 分析与测试 | 第27-30页 |
2.3.1 密度测试 | 第27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7页 |
2.3.4 室温抗弯强度测试 | 第27-28页 |
2.3.5 BET测试 | 第28页 |
2.3.6 压汞测试 | 第28-29页 |
2.3.7 导热系数测试 | 第29页 |
2.3.8 介电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第3章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0-50页 |
3.1 YbF_3-CaF_2作为烧结助剂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 第30-38页 |
3.1.1 CaF_2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烧结行为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2 CaF_2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31-33页 |
3.1.3 CaF_2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33-36页 |
3.1.4 CaF_2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 利用PMMA为造孔剂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 第38-43页 |
3.2.1 PMMA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PMMA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3 PMMA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4 PMMA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利用BN为第二相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 第43-49页 |
3.3.1 BN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BN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3 BN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4 BN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9-50页 |
第4章 气凝胶/多孔氮化硅复合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0-63页 |
4.1 真空溶胶浸渍法制备气凝胶/多孔氮化硅复合陶瓷 | 第50-51页 |
4.2 气凝胶/多孔氮化硅复合陶瓷的组织结构研究 | 第51-60页 |
4.2.1 气凝胶/多孔氮化硅复合陶瓷的物相组成 | 第51-53页 |
4.2.2 气凝胶/多孔氮化硅复合陶瓷的显微结构 | 第53-55页 |
4.2.3 气凝胶/多孔氮化硅复合陶瓷的的孔径构和比表面积 | 第55-60页 |
4.3 气凝胶/多孔氮化硅复合陶瓷的性能研究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5章 全文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