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3 文献综述总结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之处 | 第12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2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中间业务的理论分析 | 第12-17页 |
2.1 中间业务发展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2.1.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2-13页 |
2.1.2 范围经济理论 | 第13-14页 |
2.2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概念界定与衡量指标 | 第14-15页 |
2.2.1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定义 | 第14页 |
2.2.2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 | 第14-15页 |
2.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念界定与衡量指标 | 第15-17页 |
2.3.1 中间业务的定义 | 第15-16页 |
2.3.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 | 第16页 |
2.3.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衡量指标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盈利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17-23页 |
3.1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性的直观统计分析 | 第17-21页 |
3.1.1 占比分析 | 第17-19页 |
3.1.2 增速分析 | 第19-21页 |
3.2 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性的直观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3.2.1 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分析 | 第21-22页 |
3.2.2 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中间业务净收入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23-26页 |
4.1 变量的选取和样本数据的说明 | 第23-24页 |
4.1.1 变量的选取 | 第23页 |
4.1.2 样本数据的说明 | 第23-24页 |
4.2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24页 |
4.3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24-25页 |
4.4 线性回归分析 | 第25-26页 |
4.5 实证检验总结 | 第26页 |
第五章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对中间业务净收入的影响 | 第26-37页 |
5.1 数据的选取 | 第26-28页 |
5.1.1 中间业务各构成部分收入描述性统计 | 第26-28页 |
5.2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5.3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29页 |
5.4 中间业务各构成部分收入对中间业务净收入影响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5.5 中间业务各构成部分收入对中间业务净收入影响的综合分析 | 第30-34页 |
5.6 模型的检验 | 第34-36页 |
5.6.1 协整性检验 | 第35页 |
5.6.2 异方差性检验 | 第35页 |
5.6.3 有效性检验 | 第35页 |
5.6.4 小结 | 第35-36页 |
5.7 实证分析总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 第37-41页 |
6.1 提高中间业务发展对国有商业银行重要性的意识 | 第37页 |
6.2 着重培养中间业务专业人才以及善用科学技术 | 第37-38页 |
6.3 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中间业务 | 第38-40页 |
6.3.1 拓展电子银行业务 | 第38页 |
6.3.2 适度推进担保及信用承诺业务 | 第38页 |
6.3.3 拓宽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 | 第38页 |
6.3.4 专业化顾问咨询业务 | 第38-39页 |
6.3.5 扩展银行卡业务 | 第39页 |
6.3.6 积极开展代理业务 | 第39页 |
6.3.7 创新结算与结算业务 | 第39页 |
6.3.8 扩大理财产品业务 | 第39-40页 |
6.4 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