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引言 | 第8页 |
1.1 问题缘起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新型作业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新型作业实践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国外新型作业实践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单元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12-15页 |
1.3.1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1.3.2 教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4.1 作业 | 第15页 |
1.4.2 单元作业 | 第15-16页 |
1.4.3 单元作业设计 | 第16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6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高中艺术课程单元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2.1 以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学指南为指导 | 第19-20页 |
2.2 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 第20-22页 |
2.2.1 系统规整原则 | 第20页 |
2.2.2 兼顾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原则 | 第20-21页 |
2.2.3 重视过程和丰富体验原则 | 第21-22页 |
2.3 单元作业的目标建构 | 第22页 |
2.4 单元作业的类型设计 | 第22-23页 |
2.5 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 第23-25页 |
2.6 单元作业的指导与分析 | 第25-26页 |
2.6.1 作业的指导 | 第25页 |
2.6.2 作业的分析与反馈 | 第25-26页 |
2.7 单元作业的评价设计 | 第26-29页 |
2.7.1 单元作业评价的原则 | 第26页 |
2.7.2 单元作业评价的内容 | 第26页 |
2.7.3 单元作业评价的方法 | 第26-27页 |
2.7.3.1 多元化的评价 | 第26-27页 |
2.7.3.2 整体评价和个别评价相结合 | 第27页 |
2.7.3.3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 第27页 |
2.7.3.4 主体交互式评价 | 第27页 |
2.7.4 单元作业评价工具 | 第27-29页 |
第3章 上海市金山区高中艺术课堂作业实施现状调查及案例分析 | 第29-36页 |
3.1 上海市金山区高中艺术课堂作业实施现状调查 | 第29-31页 |
3.1.1 调查对象:上海市金山区高中艺术课堂作业 | 第29页 |
3.1.2 调查总结分析 | 第29-31页 |
3.2 高中艺术课堂作业案例的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3.2.1 案例一:台湾地区的一个高中艺术教学设计案例 | 第31-32页 |
3.2.2 案例一:上海市金山区的一个高中艺术课堂作业案例(1) | 第32-33页 |
3.2.3 案例一:上海市金山区的一个高中艺术课堂作业案例(2) | 第33-34页 |
3.3 高中艺术课堂作业案例启示 | 第34-36页 |
第4章 高中艺术课程单元作业设计实践案例研究 | 第36-50页 |
4.1 案例简介 | 第36-37页 |
4.1.1 案例概述 | 第36页 |
4.1.2 案例背景 | 第36-37页 |
4.1.3 案例研究的预期设想 | 第37页 |
4.1.4 案例中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7页 |
4.2 案例研究过程 | 第37-46页 |
4.2.1 案例研究过程一:前期调查与分析 | 第37-39页 |
4.2.1.1 问卷的对象和方法 | 第38页 |
4.2.1.2 问卷的内容 | 第38页 |
4.2.1.3 问卷的结论 | 第38页 |
4.2.1.4 问卷的分析 | 第38-39页 |
4.2.2 案例研究过程二:拟定单元计划 | 第39-43页 |
4.2.2.1 单元设计分析 | 第40页 |
4.2.2.2 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 | 第40-43页 |
4.2.3 案例研究过程三:设计单元作业方案 | 第43页 |
4.2.4 案例研究过程四:案例实施 | 第43-45页 |
4.2.5 案例研究过程五:总结评价 | 第45-46页 |
4.3 案例评价 | 第46-49页 |
4.3.1 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感受评价 | 第46-47页 |
4.3.2 教师访谈评价 | 第47-48页 |
4.3.3 作业评价 | 第48-49页 |
4.4 案例研究的反思 | 第49-5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3页 |
5.1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50-51页 |
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5.2.1 研究不足 | 第51页 |
5.2.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附录A | 第54-56页 |
附录B | 第56-57页 |
附录C | 第57-58页 |
附录D | 第58-59页 |
附录E | 第59-60页 |
附录F | 第60-61页 |
附录G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