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0-16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组成 | 第10-15页 |
1.2.2 锂离子电池原理 | 第15页 |
1.2.3 锂离子电池分类 | 第15-16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低温研究 | 第16-17页 |
1.4 三元富锂正极概述 | 第17-20页 |
1.4.1 Li_2MnO_3概述 | 第17-18页 |
1.4.2 Li_2MnO_3与LiMO_2的相似性 | 第18-20页 |
1.4.3 三元富锂正极低温研究 | 第20页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 材料制备 | 第22-23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2页 |
2.1.2 材料合成 | 第22-23页 |
2.1.3 电池组装 | 第23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23-27页 |
2.2.1 材料物理表征 | 第24-25页 |
2.2.2 材料性能表征 | 第25-27页 |
第3章 三元富锂正极材料合成 | 第27-42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前期共沉淀工艺探索 | 第28-32页 |
3.2.1 加料方式 | 第29-30页 |
3.2.2 沉淀剂/络合剂比例 | 第30-32页 |
3.3 后期共沉淀工艺优化 | 第32-38页 |
3.3.1 搅拌速度 | 第33-35页 |
3.3.2 金属离子溶液浓度 | 第35-36页 |
3.3.3 进液速度 | 第36-37页 |
3.3.4 反应容器 | 第37-38页 |
3.4 加锂工艺研究 | 第38-40页 |
3.4.1 混锂方式 | 第38-39页 |
3.4.2 锂盐损失 | 第39-40页 |
3.5 最终合成工艺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三元富锂正极材料性能表征 | 第42-49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XRD物相分析 | 第42-43页 |
4.3 SEM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4.4 ICP成分分析 | 第44页 |
4.5 循环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4.6 倍率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4.7 CV测试 | 第46-47页 |
4.8 EIS测试 | 第47-4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三元富锂正极材料低温衰减机理及改性研究 | 第49-61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 | 第49-51页 |
5.3 低温性能衰减机理 | 第51-54页 |
5.3.1 变温充放电测试 | 第51-52页 |
5.3.2 XPS价态分析 | 第52-53页 |
5.3.3 XRD物相分析 | 第53页 |
5.3.4 CV测试 | 第53-54页 |
5.4 预活化改性 | 第54-56页 |
5.5 动力学反应速率降低 | 第56-58页 |
5.6 晶格收缩 | 第58-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