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社区矫正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社区矫正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社区矫正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1 社区矫正起源研究 | 第15-16页 |
1.2.2 社区矫正概念研究 | 第16-17页 |
1.2.3 社区矫正执行研究 | 第17-19页 |
1.2.4 农村社区矫正研究 | 第19-20页 |
1.2.5 研究述评 | 第20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页 |
1.3.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3.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社区矫正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 社区矫正概念及特征 | 第23-24页 |
2.1.1 我国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农村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23页 |
2.1.3 农村社区矫正的特征 | 第23-24页 |
2.2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2.1 刑罚人道化理论 | 第24-25页 |
2.2.2 行刑社会化理论 | 第25页 |
2.2.3 刑罚经济性理论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及山东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概况 | 第26-31页 |
3.1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基本现状 | 第26-29页 |
3.1.1 法制建设逐步推进 | 第26页 |
3.1.2 社区矫正机构人员情况 | 第26-27页 |
3.1.3 经费和装备保障情况 | 第27-28页 |
3.1.4 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执行情况 | 第28-29页 |
3.2 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2.1 建立健全地方法规配套 | 第29页 |
3.2.2 推动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 | 第29-30页 |
3.2.3 保障社区矫正经费 | 第30页 |
3.2.4 监管教育规范化建设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济南市Z区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 第31-48页 |
4.1 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分析 | 第31-38页 |
4.1.1 Z区基本概况 | 第31页 |
4.1.2 社区矫正机构建设 | 第31-32页 |
4.1.3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结构 | 第32-34页 |
4.1.4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 第34-37页 |
4.1.5 社区矫正装备配备情况 | 第37页 |
4.1.6 严格社区矫正执法监管 | 第37-38页 |
4.2 农村社区矫正工作成效 | 第38-42页 |
4.2.1 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 | 第38-39页 |
4.2.2 完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 | 第39-40页 |
4.2.3 规范社区矫正监管体系 | 第40页 |
4.2.4 加强社区矫正宣传力度 | 第40-41页 |
4.2.5 提高社区矫正信息水平 | 第41页 |
4.2.6 开展社区矫正“精准帮扶” | 第41-42页 |
4.3 案例分析与启示 | 第42-46页 |
4.3.1 保外就医收监执行 | 第42页 |
4.3.2 无视监管重新犯罪 | 第42-43页 |
4.3.3 努力改正融入社会 | 第43-44页 |
4.3.4 “精准帮扶”重新创业 | 第44-45页 |
4.3.5 个案矫正助力新生活 | 第45-46页 |
4.3.6 案例启示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济南市Z区农村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8-56页 |
5.1 农村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方面 | 第48-49页 |
5.1.1 专职工作人员不足 | 第48页 |
5.1.2 需要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 第48-49页 |
5.1.3 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不畅 | 第49页 |
5.2 农村社区矫正监管教育方面 | 第49-52页 |
5.2.1 职能部门衔接需要加强 | 第49-50页 |
5.2.2 矫正方案缺乏个性 | 第50页 |
5.2.3 请假外出监管难度较大 | 第50-51页 |
5.2.4 矫正执法工作需加强宣传 | 第51页 |
5.2.5 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 第51-52页 |
5.2.6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困难 | 第52页 |
5.3 农村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方面 | 第52-53页 |
5.3.1 社区矫正经费没有单独预算 | 第52页 |
5.3.2 保外就医人员保障困难 | 第52-53页 |
5.3.3 解矫人员帮扶不到位 | 第53页 |
5.4 农村社区矫正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3-55页 |
5.4.1 尚未出台专门法律 | 第53-54页 |
5.4.2 矫正工作力量不足 | 第54页 |
5.4.3 普法宣传不到位 | 第54页 |
5.4.4 社区矫正经费标准不统一 | 第54-55页 |
5.4.5 职能部门间信息不畅通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56-68页 |
6.1 完善立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第56-58页 |
6.1.1 制定出台专门法律 | 第56页 |
6.1.2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 第56-57页 |
6.1.3 因人而异分级矫正 | 第57-58页 |
6.2 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 | 第58-60页 |
6.2.1 增加基层政法编制 | 第58页 |
6.2.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第58-59页 |
6.2.3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 第59-60页 |
6.3 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 | 第60-61页 |
6.3.1 “以案释法”促进普法 | 第60页 |
6.3.2 社区走访重点宣传 | 第60-61页 |
6.3.3 点面结合全面宣传 | 第61页 |
6.4 加强农村社区矫正的经费保障 | 第61-63页 |
6.4.1 预算专项经费保障工作 | 第62页 |
6.4.2 利用其他专项经费补助社区矫正 | 第62-63页 |
6.4.3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 第63页 |
6.5 强化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 | 第63-66页 |
6.5.1 加强司法机关之间的配合 | 第63-64页 |
6.5.2 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 第64-65页 |
6.5.3 加强有关村居之间的联系 | 第65-66页 |
6.6 落实监管教育的各项职能 | 第66-67页 |
6.6.1 整合现有执法主体加强监管 | 第66页 |
6.6.2 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效率 | 第66-67页 |
6.6.3 加强劳动教育矫正基地建设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