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P2P网贷平台发展迅速但风险巨大 | 第11-12页 |
1.1.2 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有所改进但缺乏制度化管理体系 | 第12页 |
1.1.3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提供P2P网贷平台制度化建设思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1 网贷平台风险控制研究 | 第17-18页 |
2.1.1 政策与法律法规 | 第17页 |
2.1.2 大数据风控等先进技术手段研究 | 第17-18页 |
2.1.3 影响因子等实证模型构建 | 第18页 |
2.2 风险控制模式研究 | 第18-19页 |
2.3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与COSO-ERM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 第19-20页 |
2.4 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3.1 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3.1.1 我国P2P网贷平台总体情况 | 第21-22页 |
3.1.2 P2P网贷平台综合收益率 | 第22页 |
3.1.3 问题及停业平台情况 | 第22-23页 |
3.2 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3.2.1 风险类型 | 第23-24页 |
3.2.2 我国网贷平台现有风险控制模式分析 | 第24-25页 |
第4章 基于ISO31000标准的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 第25-40页 |
4.1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简介 | 第25-27页 |
4.1.1 ISO31000标准概述与原则 | 第25-26页 |
4.1.2 ISO31000标准组成部分 | 第26-27页 |
4.2 ISO31000标准与COSO-ERM(2016版)相比较 | 第27-31页 |
4.2.1 COSO-ERM(2004版)简介 | 第27-28页 |
4.2.2 COSO-ERM(2016版)简介 | 第28页 |
4.2.3 新旧COSO-ERM比较 | 第28-30页 |
4.2.4 ISO31000与COSO-ERM(2016版)对比 | 第30-31页 |
4.3 基于ISO31000标准的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框架设计 | 第31-40页 |
4.3.1 确定环境 | 第31-32页 |
4.3.2 风险评估 | 第32-36页 |
4.3.3 风险处理 | 第36-38页 |
4.3.4 沟通与协商 | 第38-39页 |
4.3.5 监督与评审 | 第39-40页 |
第5章 爱钱进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第40-53页 |
5.1 爱钱进网贷平台介绍 | 第40-44页 |
5.1.1 爱钱进公司简介 | 第40页 |
5.1.2 运营情况 | 第40-41页 |
5.1.3 发展情况分析 | 第41-44页 |
5.2 基于ISO31000标准的爱钱进风险管理分析 | 第44-51页 |
5.2.1 建立环境 | 第44-45页 |
5.2.2 风险评估 | 第45-49页 |
5.2.3 风险应对 | 第49-50页 |
5.2.4 信息与沟通 | 第50-51页 |
5.2.5 监督与评审 | 第51页 |
5.3 基于ISO31000标准的爱钱进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51-53页 |
第6章 对策建议与研究不足 | 第53-55页 |
6.1 对策建议 | 第53-54页 |
6.1.1 完善监管体制,打造制度基础 | 第53页 |
6.1.2 网贷行业加强跨界合作,引导行业制度化风险管理体系 | 第53页 |
6.1.3 网贷平台完善风险管理,以先进网信技术为驱动 | 第53-54页 |
6.1.4 注重用户信息保护,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 第54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