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11页 |
Abstract | 第11-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8-4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8-31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28-30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30-31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31-3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2-3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33-3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6-4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40-96页 |
2.1 文献综述研究脉络说明 | 第40-44页 |
2.2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服务化悖论”问题的出现和分析 | 第44-46页 |
2.3 服务导向逻辑及其相关理论诠释 | 第46-63页 |
2.3.1 服务增强 | 第47-49页 |
2.3.2 服务主导逻辑及其拓展研究 | 第49-53页 |
2.3.3 制造企业服务化 | 第53-61页 |
2.3.4 服务导向下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 | 第61-63页 |
2.4 协同创新及其相关理论诠释 | 第63-81页 |
2.4.1 协同概念的形成 | 第63-64页 |
2.4.2 协同创新内涵界定 | 第64-71页 |
2.4.3 协同创新特点和分类 | 第71-74页 |
2.4.4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 第74-81页 |
2.5 管理机制及其相关理论诠释 | 第81-88页 |
2.5.1 管理机制理论 | 第81-82页 |
2.5.2 协同创新管理机制 | 第82-83页 |
2.5.3 协同创新管理机制——运行机制 | 第83-85页 |
2.5.4 协同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机制 | 第85-88页 |
2.6 知识协同与价值共创及其相关理论诠释 | 第88-91页 |
2.6.1 知识协同相关理论 | 第88-89页 |
2.6.2 价值共创相关理论 | 第89-91页 |
2.7 文献评述 | 第91-93页 |
2.7.1 “服务化悖论”问题研究评述 | 第91-92页 |
2.7.2 服务导向逻辑理论研究评述 | 第92-93页 |
2.7.3 协同创新理论研究评述 | 第93页 |
2.7.4 管理机制理论研究评述 | 第93页 |
2.7.5 知识协同与价值共创研究评述 | 第9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第三章 研究构思与设计 | 第96-107页 |
3.1 研究框架 | 第96-98页 |
3.1.1 提出研究概念模型 | 第96-97页 |
3.1.2 研究逻辑分析 | 第97-98页 |
3.2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 第98-101页 |
3.2.1 研究方法 | 第98-100页 |
3.2.2 研究路线 | 第100-101页 |
3.3 研究情境确定及案例企业选择 | 第101-105页 |
3.3.1 研究情境确定 | 第101-102页 |
3.3.2 案例企业选择 | 第102-10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深化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 第107-165页 |
4.1 “服务化悖论”问题与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相关理论评述 | 第107-111页 |
4.2 基于典型案例对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 第111-135页 |
4.2.1 案例分类和共性分析 | 第111-134页 |
4.2.2 案例分析对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实践的启示 | 第134-135页 |
4.3 基于扎根理论对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 | 第135-148页 |
4.3.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第135-137页 |
4.3.2 企业样本 | 第137-139页 |
4.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139页 |
4.3.4 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 第139-147页 |
4.3.5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147-148页 |
4.4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 | 第148-156页 |
4.4.1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战略顶层设计星型模型分析 | 第148-151页 |
4.4.2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 第151-153页 |
4.4.3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运行机制理论模型 | 第153-156页 |
4.5 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深化应用 | 第156-163页 |
4.5.1 协同创新运行体系深化应用 | 第156-158页 |
4.5.2 “互联网+”对协同创新运行体系的影响 | 第158-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63-165页 |
第五章 拓展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构建 | 第165-197页 |
5.1 基于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要素匹配的保障机制相关理论评述 | 第165-169页 |
5.2 基于典型案例对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分析 | 第169-175页 |
5.2.1 案例分类和共性分析 | 第170-175页 |
5.2.2 案例分析对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实践的启示 | 第175页 |
5.3 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 | 第175-188页 |
5.3.1 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内外部动力与组织设计 | 第175-178页 |
5.3.2 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战略顶层设计 | 第178-181页 |
5.3.3 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 第181-185页 |
5.3.4 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提出保障机制理论模型 | 第185-188页 |
5.4 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深化应用 | 第188-195页 |
5.4.1 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深化应用 | 第188-193页 |
5.4.2 “互联网+”对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的影响 | 第193-1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95-197页 |
第六章 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管理机制要素匹配与绩效实证研究 | 第197-243页 |
6.1 调研样本企业与方法 | 第197-200页 |
6.1.1 调研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 | 第197-199页 |
6.1.2 调研方法 | 第199-200页 |
6.2 结构方程模型与调研问卷变量设计 | 第200-210页 |
6.2.1 分析模型与基本假设 | 第200-204页 |
6.2.2 自变量设计与测量 | 第204-208页 |
6.2.3 中介变量设计与测量 | 第208-209页 |
6.2.4 因变量设计与测量 | 第209-210页 |
6.2.5 调研问卷计分制 | 第210页 |
6.2.6 模型设别与估计方法 | 第210页 |
6.3 测量变量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 第210-225页 |
6.3.1 效度检验 | 第210-219页 |
6.3.2 信度检验 | 第219-225页 |
6.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225-238页 |
6.4.1 协同创新资源匹配与协同创新绩效的SEM模型分析 | 第225-227页 |
6.4.2 协同创新能力兼容与协同创新绩效的SEM模型分析 | 第227-229页 |
6.4.3 协同创新行为契合与协同创新绩效的SEM模型分析 | 第229-231页 |
6.4.4 中介变量SEM模型分析 | 第231-236页 |
6.4.5 整体模型与路径分析 | 第236-238页 |
6.5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 第238-240页 |
6.5.1 协同创新资源互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238-239页 |
6.5.2 协同创新能力兼容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239页 |
6.5.3 协同创新行为契合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239-240页 |
6.5.4 协同创新管理机制要素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24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240-243页 |
第七章 探讨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演进和案例佐证 | 第243-267页 |
7.1 基于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要素匹配的生态系统相关理论评述 | 第243-245页 |
7.2 基于生态系统的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模式构建 | 第245-249页 |
7.2.1 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 第245-247页 |
7.2.2 “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影响 | 第247-249页 |
7.3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进路径探讨 | 第249-251页 |
7.3.1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进路径 | 第249-250页 |
7.3.2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进过程 | 第250-251页 |
7.4 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案例佐证 | 第251-265页 |
7.4.1 霍尼韦尔公司 | 第252-256页 |
7.4.2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第256-260页 |
7.4.3 海尔集团公司 | 第260-264页 |
7.4.4 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分析评述 | 第264-26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265-267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67-273页 |
8.1 研究总结与启示 | 第267-271页 |
8.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67-268页 |
8.1.2 本研究的创新价值 | 第268-270页 |
8.1.3 主要研究启示 | 第270-271页 |
8.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 第271-273页 |
8.2.1 研究局限 | 第271-272页 |
8.2.2 后续研究 | 第272-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86页 |
附录1:服务导向逻辑下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研究访谈提纲 | 第286-288页 |
附录2: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管理机制要素匹配的调查问卷 | 第288-29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292-293页 |
致谢 | 第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