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1.1 天然产物简介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 第13-14页 |
1.2 链霉菌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2.1 链霉菌简介 | 第14-15页 |
1.2.2 链霉菌基因组研究概况 | 第15页 |
1.3 iso-migrastatin以及其他戊二酰亚胺聚酮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1.4 AT-less I类聚酮合酶 | 第16-18页 |
1.5 Iso-migrastatin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6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1.6.1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1.6.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2页 |
2.1 Iso-migrastatin的生物合成机制的体内研究 | 第22-3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2.2 mgs基因簇中特殊脱水酶功能域的体外研究 | 第31-3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2.3 chxA和mgsA调控基因在异源表达宿主及本体中的作用 | 第36-42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68页 |
3.1 Iso-migrastatin生物合成机制的体内研究 | 第42-56页 |
3.1.1 戊二酰亚胺家族化合物简述 | 第42-43页 |
3.1.2 mgs基因簇中DH6、DH9和DH11功能域阻断突变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43-44页 |
3.1.3 DH6、DH9和DH11发酵产物的分析鉴定 | 第44-50页 |
3.1.4 重新对序列进行分析后定位到了缺失的脱水酶 | 第50-52页 |
3.1.5 从DH10和DH11双突变株中分离体外实验所需底物并鉴定 | 第52-56页 |
3.2 mgs基因簇中特殊脱水酶功能域的体外研究 | 第56-63页 |
3.2.1 实验设计思路 | 第56页 |
3.2.2 底物的合成与鉴定 | 第56-57页 |
3.2.3 mgsDH10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57-58页 |
3.2.4 mgsDH10体外酶反应体系的确立 | 第58-59页 |
3.2.5 体外酶反应来确定DH10的最佳底物 | 第59-60页 |
3.2.6 DH10酶反应中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60-61页 |
3.2.7 DH10的酶动力学研究 | 第61-63页 |
3.3 chxA和mgsA调控基因对于LTM产量的提高 | 第63-68页 |
3.3.1 类似基因簇的比较 | 第63页 |
3.3.2 chxA和mgsA基因的分析和获取 | 第63-65页 |
3.3.3 载体的选择及构建 | 第65页 |
3.3.4 原生质体融合,结合转移及阳性菌株的筛选 | 第65页 |
3.3.5 阳性菌株发酵产物的HPLC分析 | 第65-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4.1 Iso-migrastatin生物合成机制的体内研究 | 第68页 |
4.2 Iso-migrastatin生物合成中缺失脱水酶的体外研究 | 第68-69页 |
4.3 chxA和mgsA调控基因对于LTM产量的提高 | 第69-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 第78-1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