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蛋白质水解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1 蛋白质水解的方法 | 第9页 |
1.1.2 影响蛋白质水解因素 | 第9-10页 |
1.2 模拟酶 | 第10-13页 |
1.2.1 模拟酶的简介 | 第10-11页 |
1.2.2 模拟蛋白酶水解蛋白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 癌症治疗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1 癌症的治疗方法 | 第13页 |
1.3.2 无机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 碳量子点 | 第14-16页 |
1.4.1 碳量子点简介 | 第14-15页 |
1.4.2 碳量子点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5 铜类化合物 | 第16-18页 |
1.5.1 铜类化合物简介 | 第16-17页 |
1.5.2 铜类化合物在水解蛋白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5.3 铜类化合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6.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31页 |
2.1 化学试剂及仪器 | 第21-23页 |
2.2 材料制备 | 第23页 |
2.2.1 CQDs/Cu_2O的制备 | 第23页 |
2.3 材料表征 | 第23-25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24页 |
2.3.2 扫描电镜(SEM) | 第24-25页 |
2.4 CQDs/Cu_2O模拟蛋白酶催化水解蛋白 | 第25-27页 |
2.4.1 水解蛋白 | 第25-26页 |
2.4.2 水解蛋白的电泳(SDS-PAGE)实验 | 第26页 |
2.4.3 催化动力学数据测定 | 第26-27页 |
2.5 CQDs/Cu_2O对细胞的作用 | 第27-31页 |
2.5.1 细胞培养和传代 | 第27-28页 |
2.5.2 细胞增殖 | 第28页 |
2.5.3 AO/EB染色法凋亡检测 | 第28-29页 |
2.5.4 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 | 第29页 |
2.5.5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 第29页 |
2.5.6 F-actin荧光染色 | 第29-30页 |
2.5.7 细胞体外迁移实验 | 第30页 |
2.5.8 体外血管生成 | 第30页 |
2.5.9 明胶酶谱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CQDs/Cu_2O模拟蛋白酶水解牛血清蛋白 | 第31-41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CQDs/Cu_2O催化水解牛血清蛋白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3.2.1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pH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重复水解能力和稳定性 | 第34-36页 |
3.4 CQDs/Cu_2O水解牛血清蛋白动力学参数 | 第36-40页 |
3.4.1 CQDs/Cu_2O对牛血清蛋白的催化反应速率 | 第36-37页 |
3.4.2 CQDs/Cu_2O浓度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CQDs/Cu_2O模拟蛋白酶水解酪蛋白 | 第41-49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CQDs/Cu_2O催化水解酪蛋白的影响因素 | 第41-44页 |
4.2.1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2 pH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重复水解能力和稳定性 | 第44-46页 |
4.4 CQDs/Cu_2O水解酪蛋白动力学参数 | 第46-47页 |
4.4.1 CQDs/Cu_2O对酪蛋白的催化反应速率 | 第46页 |
4.4.2 CQDs/Cu_2O浓度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CQDs/Cu_2O对细胞的作用 | 第49-65页 |
5.1 前言 | 第49-50页 |
5.2 CQDs/Cu_2O抑制细胞增殖作用 | 第50-53页 |
5.3 CQDs/Cu_2O诱导SKOV3细胞凋亡 | 第53-55页 |
5.4 CQDs/Cu_2O对SKOV3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5.5 CQDs/Cu_2O对SKOV3细胞F-actin的影响 | 第56-58页 |
5.6 CQDs/Cu_2O对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5.7 CQDs/Cu_2O抑制血管生成 | 第59-63页 |
5.8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