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1.2.1 共同作用研究 | 第9-11页 |
| 1.2.2 温度效应研究 | 第11-15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不均匀沉降对超大尺寸地下车库结构开裂的影响 | 第16-36页 |
| 2.1 工程项目简介 | 第16-19页 |
| 2.2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 | 第19-26页 |
| 2.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19-21页 |
| 2.2.2 有限元分析单元及本构关系 | 第21-23页 |
| 2.2.3 基于共同作用原理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 2.3 地下车库局部沉降及应力分析 | 第26-31页 |
| 2.3.1 地下车库局部竖向受力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 2.3.2 地下车库局部水平受力情况分析 | 第28页 |
| 2.3.3 考虑共同作用的地下车库局部沉降及地基反力分析 | 第28-31页 |
| 2.4 地下车库整体沉降及应力分析 | 第31-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温度作用对超大尺寸地下车库结构开裂的影响 | 第36-70页 |
| 3.1 影响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因素 | 第36-39页 |
| 3.1.1 混凝土水化放热反应及环境温度变化 | 第36-37页 |
| 3.1.2 混凝土结构约束条件及收缩变形 | 第37-38页 |
| 3.1.3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8-39页 |
| 3.2 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 3.2.1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 3.2.2 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计算方法 | 第40页 |
| 3.2.3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 3.3 地下车库地基约束作用及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第41-45页 |
| 3.3.1 地基对地下车库的约束作用 | 第41-42页 |
| 3.3.2 地下车库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第42-45页 |
| 3.4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结构开裂分析方法 | 第45-50页 |
| 3.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5-47页 |
| 3.4.2 混凝土结构开裂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3.4.3 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 | 第48-50页 |
| 3.5 基于有限元计算的地下车库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 第50-65页 |
| 3.5.1 底板水化放热反应温度场分析 | 第50-54页 |
| 3.5.2 温度作用影响下的底板应力场分析 | 第54-58页 |
| 3.5.3 顶板水化放热反应温度场分析 | 第58-62页 |
| 3.5.4 温度作用影响下的顶板应力场分析 | 第62-65页 |
| 3.6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后浇带设置建议 | 第65-68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4章 裂缝控制措施 | 第70-80页 |
| 4.1 合理选型 | 第70页 |
| 4.2 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 | 第70-75页 |
| 4.3 配置防裂钢筋 | 第75页 |
| 4.4 设置诱导缝 | 第75-7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