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页岩地层特征及其封堵 | 第11-12页 |
1.2.1 页岩地层特征 | 第11-12页 |
1.2.2 页岩地层微裂缝封堵 | 第12页 |
1.3 纳米材料在钻井液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3.1 纳米材料处理剂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2 纳米材料在钻井液中的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1.3.3 油田用的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4 纳米材料在钻井液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4 微纳米材料封堵评价方法研究 | 第18-21页 |
1.4.1常规滤失实验 | 第18-19页 |
1.4.2高温高压纳米滤膜实验 | 第19页 |
1.4.3 钻井液砂盘滤失模拟实验评价封堵性能 | 第19-20页 |
1.4.4压力传递实验 | 第20页 |
1.4.5 流动装置岩心测试评价法 | 第20页 |
1.4.6人造泥饼模拟页岩封堵性能评价实验 | 第20-21页 |
1.5 纳米材料分散方法研究 | 第21-23页 |
1.5.1 物理修饰法 | 第21页 |
1.5.2 偶联剂法 | 第21-22页 |
1.5.3 表面接枝聚合法 | 第22-23页 |
1.6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6.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和表征 | 第25-35页 |
2.1 润湿反转剂改性纳米SiO_2 | 第25-28页 |
2.1.1 沉降性能分析 | 第25-27页 |
2.1.2 粒径分析 | 第27-28页 |
2.2 硅烷偶联剂和润湿反转剂复合改性纳米SiO_2 | 第28-34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29-30页 |
2.2.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2.2.4 TEM分析 | 第31-32页 |
2.2.5 沉降性能分析 | 第32-33页 |
2.2.6 粒径分析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膨润土基浆中的性能评价 | 第35-49页 |
3.1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膨润土基浆中分散性能性能评价 | 第35-37页 |
3.2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膨润土基浆流变性能影响 | 第37-38页 |
3.3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膨润土基浆降滤失性能影响评价 | 第38-44页 |
3.3.1 常规实验评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降滤失性能 | 第38-42页 |
3.3.2 纳米微孔滤膜实验评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滤失性能 | 第42-43页 |
3.3.3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降滤失机理分析 | 第43-44页 |
3.4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膨润土基浆抑制性能影响评价 | 第44-45页 |
3.5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膨润土基浆封堵性能影响评价 | 第45-47页 |
3.6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膨润土基浆润滑性能影响评价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钻井液配方研究 | 第49-68页 |
4.1 处理剂优选 | 第49-62页 |
4.1.1 增粘剂的优选 | 第49-53页 |
4.1.2 降滤失剂的优选 | 第53-57页 |
4.1.3 抑制剂的优选 | 第57页 |
4.1.4 润滑剂的优选 | 第57-58页 |
4.1.5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封堵性能评价以及加量的确定 | 第58-62页 |
4.2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钻井液体系性能评价 | 第62-67页 |
4.2.1 封堵性能评价 | 第62-64页 |
4.2.2 抑制性能评价 | 第64-65页 |
4.2.3 抗温性能评价 | 第65页 |
4.2.4 抗污染性能评价 | 第65-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