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2.1.1 病例入组标准 | 第15页 |
2.1.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1.3 入组患者信息收集 | 第15-16页 |
2.2 MRI检查方法 | 第16-17页 |
2.2.1 MR成像设备 | 第16页 |
2.2.2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 第16-17页 |
2.3 图像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2.3.1 数据测量 | 第17页 |
2.3.2 数据计算 | 第17-18页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9-41页 |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 第19页 |
3.2 不同影像测量指标在各时间点评估不同肝功能组患者全肝肝功能 | 第19-38页 |
3.2.1 肝脏信号强度(SI)评估不同组患者全肝肝功能 | 第19-22页 |
3.2.2 肝脾比(LSR)评估不同组患者全肝肝功能 | 第22-25页 |
3.2.3 肝肌比(LMR)评估不同组患者全肝肝功能 | 第25-28页 |
3.2.4 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评估不同组患者全肝肝功能 | 第28-31页 |
3.2.5 肝脾比增加率(△LSR)评估不同组患者全肝肝功能 | 第31-34页 |
3.2.6 肝肌比增加率(△LMR)评估不同组患者全肝肝功能 | 第34-37页 |
3.2.7 小结 | 第37-38页 |
3.3 注射Gd-EOB-DTPA后延迟10 min肝胆期RE、△LMR评估不同肝段肝功能 | 第38-41页 |
3.3.1 RE评估不同肝段肝功能 | 第38-39页 |
3.3.2 △LMR评估不同肝段肝功能 | 第39-40页 |
3.3.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1-44页 |
4.1 Gd-EOB-DTPA的基本特性 | 第41页 |
4.2 Gd-EOB-DTPA增强MRI评估全肝肝脏储备功能 | 第41-43页 |
4.3 Gd-EOB-DTPA增强MRI延迟10 min RE及△LMR评估各肝段肝脏储备功能 | 第43页 |
4.4 不足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49-51页 |
附典型病例图 | 第51-53页 |
综述 | 第53-6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 | 第62-63页 |
A: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
B:在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
C:所参加的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