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芳烃的用途和来源 | 第11-12页 |
·BTX 类芳烃的用途 | 第11页 |
·BTX 类芳烃的来源 | 第11-12页 |
·焦化粗苯的回收和组成 | 第12-13页 |
·焦炭生产过程中焦化粗苯的回收 | 第12页 |
·粗苯的成分 | 第12-13页 |
·粗苯精制方法 | 第13-24页 |
·吸附脱硫法 | 第13-15页 |
·萃取精馏方法 | 第15-16页 |
·冷冻结晶法 | 第16页 |
·噻吩在酸性载体上烃基化反应或催化裂解 | 第16页 |
·氯甲基化法 | 第16-17页 |
·催化氧化法 | 第17页 |
·酸洗法 | 第17-19页 |
·催化加氢精制方法 | 第19-24页 |
·研制粗苯低温加氢催化剂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加氢脱硫(HDS)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5-32页 |
·γ-Al_2O_3 载体的改性以及其它载体材料 | 第27-29页 |
·助剂效应研究 | 第29-30页 |
·HDS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非硫化态加氢脱硫催化剂 | 第31-32页 |
·本文设计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原料 | 第35-38页 |
·分析仪器及方法 | 第35-36页 |
·轻苯的全组成 | 第36-37页 |
·轻苯的总硫含量及硫化物的类型分布 | 第37-38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38-39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 | 第39-40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40-42页 |
·BET 法测定催化剂比表面积 | 第40页 |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实验 | 第40-42页 |
第三章NiMo/TiO_2-Al_2O_3、CoMo/TiO_2-Al_2O_3 催化剂的优化 | 第42-58页 |
·噻吩定量分析方法 | 第42-48页 |
·噻吩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2-43页 |
·测定噻吩硫的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43-48页 |
·载体的筛选 | 第48-49页 |
·以TiO_2-Al_2O_3 为载体的粗苯两段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 第49-53页 |
·NiMo/TiO_2-Al_2O_3 预加氢催化剂的配比优化 | 第49-52页 |
·CoMo/TiO_2-Al_2O_3 主加氢催化剂的配比优化 | 第52-53页 |
·2Ni8Mo/TiO_2-Al_2O_3、2Co8Mo/TiO_2-Al_2O_3 上粗苯两段加氢精制 | 第53-56页 |
·主加氢温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氢油比(H_2/Oil)的影响 | 第54-55页 |
·液体空速(LHSV)的影响 | 第55页 |
·预加氢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磷助剂改性的粗苯加氢精制催化剂 | 第58-69页 |
·P 的添加对NiMoP/TiO_2-Al_2O_3 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NiMoP/TiO_2-Al_2O_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9-60页 |
·预加氢模型原料 | 第60-61页 |
·P 改性的预加氢催化剂的活性 | 第61-62页 |
·P 助剂对主加氢催化剂CoMoP/TiO_2-Al_2O_3 脱硫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CoMoP/TiO_2-Al_2O_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2页 |
·P 的含量对CoMoP/TiO_2-Al_2O_3 催化剂脱硫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粗苯两段加氢精制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63-67页 |
·主加氢温度(T2)的影响 | 第64页 |
·预加氢反应温度(T1)的影响 | 第64-65页 |
·反应压力(P)影响 | 第65-66页 |
·液体空速(LHSV)的影响 | 第66-67页 |
·氢油比(H_2/Oil)的影响 | 第67页 |
·粗苯两段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稳定性试验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结果分析与催化剂表征 | 第69-79页 |
·Co(Ni)Mo/TiO_2-Al_2O_3 与Co(Ni)Mo/γ-Al_2O_3 催化剂的性质比较 | 第69-75页 |
·不同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比较 | 第69-70页 |
·Co(Ni)Mo/TiO_2-Al_2O_3 与Co(Ni)Mo/γ-Al_2O_3 催化剂的H_2-TPR 表征 | 第70-75页 |
·P 元素的添加对CoMo/TiO_2-Al_2O_3 催化剂的影响 | 第75-78页 |
·P 的添加对2Co8Mo/TiO_2-Al_2O_3 的比表面和孔结构的影响 | 第75-77页 |
·P 的添加对2Co8Mo/TiO_2-Al_2O_3 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附录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