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触点系统电阻点焊连接及耐久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高导电高导热材料电阻点焊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电阻点焊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电阻点焊连接试验及耐久性测试 | 第22-30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触点系统电阻点焊连接试验 | 第22-24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2 工艺参数初选 | 第23-24页 |
2.2.3 试验设备 | 第24页 |
2.2.4 试验结果 | 第24页 |
2.3 继电器电耐久性测试 | 第24-27页 |
2.3.1 测试平台、要求及条件 | 第24-26页 |
2.3.2 测试结果 | 第26-27页 |
2.4 继电器机械耐久性测试 | 第27-29页 |
2.4.1 测试平台、要求及条件 | 第27-28页 |
2.4.2 测试结果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触点系统电阻点焊动态过程有限元研究 | 第30-5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建模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 第30-37页 |
3.2.1 模型中的简化与假设 | 第30-31页 |
3.2.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31-33页 |
3.2.3 材料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33-35页 |
3.2.4 接触问题的处理 | 第35-37页 |
3.3 模型的校准与验证 | 第37-38页 |
3.3.1 模型的校准 | 第37页 |
3.3.2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 | 第37-38页 |
3.4 初选参数的电阻点焊过程研究 | 第38-46页 |
3.4.1 动态电阻的变化 | 第38-39页 |
3.4.2 温度的分布及变化 | 第39-42页 |
3.4.3 熔核的形核及变化 | 第42-44页 |
3.4.4 能量的生成及分布 | 第44-46页 |
3.5 工艺参数对电阻点焊过程的影响 | 第46-50页 |
3.5.1 点焊电流对点焊过程的影响 | 第46-48页 |
3.5.2 电极压力对点焊过程的影响 | 第48-50页 |
3.5.3 通电时间对点焊过程的影响 | 第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继电器机械耐久性分析 | 第52-70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工作过程动力学模拟与验证 | 第52-57页 |
4.2.1 模型的简化与假设 | 第52页 |
4.2.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52-55页 |
4.2.3 载荷加载的处理 | 第55-56页 |
4.2.4 模拟结果的验证 | 第56-57页 |
4.3 工作过程应力分析 | 第57-62页 |
4.3.1 动簧片上应力的分布及变化 | 第57-60页 |
4.3.2 线圈电磁力对应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3 弹簧刚度对应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 点焊热输入对动簧片的影响 | 第62-64页 |
4.4.1 金相组织的变化 | 第62-63页 |
4.4.2 硬度的变化 | 第63-64页 |
4.5 动簧片断口分析 | 第64-66页 |
4.5.1 断口宏观形貌分析 | 第64-65页 |
4.5.2 断口微观形貌分析 | 第65-66页 |
4.6 机械耐久性改进 | 第66-68页 |
4.6.1 断裂主因的确定 | 第66-67页 |
4.6.2 改进过程分析 | 第67-68页 |
4.6.3 验证与测试 | 第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创新点 | 第71页 |
5.3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