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信贷观框架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时变效应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1 引言第19-29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9-2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9-22页
        1.1.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3-25页
        1.2.1 研究目标第23页
        1.2.2 研究内容第23-25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26页
        1.3.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3.2 技术路线第26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26-29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26-27页
        1.4.2 研究不足第27-29页
2 文献综述第29-43页
    2.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相关研究第29-35页
        2.1.1 国外研究综述第29-34页
        2.1.2 国内研究综述第34-35页
    2.2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时变效应相关研究第35-39页
        2.2.1 周期时变效应文献综述第35-37页
        2.2.2 金融形势时变效应文献综述第37-39页
    2.3 文献述评第39-43页
        2.3.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研究述评第39-40页
        2.3.2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时变效应研究述评第40-43页
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第43-67页
    3.1 相关概念界定第43-45页
        3.1.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信贷观”第43-44页
        3.1.2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时变效应第44页
        3.1.3 货币政策相关概念界定第44-45页
    3.2 理论基础第45-54页
        3.2.1 货币政策非中性理论第45-47页
        3.2.2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信贷观框架第47-51页
        3.2.3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第51-52页
        3.2.4 金融形势时变理论第52-54页
    3.3 传导渠道时变效应产生与作用机制分析第54-60页
        3.3.1 周期时变效应产生与作用机制第54-56页
        3.3.2 金融形势时变效应产生与作用机制第56-58页
        3.3.3 时变因素扩展的CC-LM模型推导第58-60页
    3.4 研究假设提出第60-64页
        3.4.1 周期时变效应研究假说第60-62页
        3.4.2 金融形势时变效应研究假说第62-63页
        3.4.3 时变参数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研究假说第63-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7页
4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变迁分析第67-85页
    4.1 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发展历程第67-71页
        4.1.1 中国现代金融市场初步形成阶段(1978-1990年)第67-68页
        4.1.2 中国现代金融市场初步规范阶段(1991-2000年)第68-69页
        4.1.3 中国现代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7年)第69页
        4.1.4 中国现代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阶段(2007年至今)第69-71页
    4.2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第71-79页
        4.2.1 社会融资规模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第71-73页
        4.2.2 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第73-75页
        4.2.3 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第75-77页
        4.2.4 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状况趋势分析第77-79页
    4.3 货币政策体系变迁第79-82页
        4.3.1 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变迁第80页
        4.3.2 间接调控时期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变迁第80-81页
        4.3.3 间接调控时期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变迁第81-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5页
5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周期时变效应实证分析第85-107页
    5.1 MS-VAR模型说明第85-89页
    5.2 变量选择、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89-91页
        5.2.1 变量选择第89-90页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90-91页
    5.3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周期时变效应检验第91-97页
        5.3.1 平稳性检验与模型设定第91-92页
        5.3.2 模型估计结果与区制属性分析第92-95页
        5.3.3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模型稳健性检验第95-97页
    5.4 银行信贷渠道周期时变效应检验第97-102页
        5.4.1 平稳性检验与模型设定第97-98页
        5.4.2 模型估计结果与区制属性分析第98-100页
        5.4.3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模型稳健性检验第100-102页
    5.5 资产负债表渠道周期时变效应检验第102-106页
        5.5.1 平稳性检验与模型设定第102-103页
        5.5.2 模型估计结果与区制属性分析第103-104页
        5.5.3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模型稳健性检验第104-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6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金融形势时变效应实证分析第107-125页
    6.1 TVP-VAR-SV模型说明第107-108页
    6.2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金融形势时变效应检验第108-113页
        6.2.1 模型设定与估计结果分析第108-111页
        6.2.2 时变参数脉冲响应分析第111-112页
        6.2.3 初步结论第112-113页
    6.3 银行信贷渠道金融形势时变效应检验第113-118页
        6.3.1 模型设定与估计结果分析第113-116页
        6.3.2 时变参数脉冲响应分析第116-117页
        6.3.3 初步结论第117-118页
    6.4 资产负债表渠道金融形势时变效应检验第118-122页
        6.4.1 模型设定与估计结果分析第118-120页
        6.4.2 时变参数脉冲响应分析第120-121页
        6.4.3 初步结论第121-122页
    6.5 本章小结第122-125页
7 时变参数修正的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反应函数研究第125-137页
    7.1 货币政策规则模型第125-131页
        7.1.1 泰勒规则与模型第126-128页
        7.1.2 麦卡勒姆规则与模型第128页
        7.1.3 周期时变指数与金融形势时变指数第128-131页
        7.1.4 时变参数修正的货币政策规则与模型第131页
    7.2 实证分析第131-135页
        7.2.1 基于HP滤波的趋势处理第131-133页
        7.2.2 时变参数修正麦卡勒姆规则检验第133-135页
    7.3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8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第137-143页
    8.1 主要结论第137-139页
    8.2 政策建议第139-140页
    8.3 研究展望第140-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的课题第151-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型无人水面船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信息通讯技术对金融普惠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金融服务获得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