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浆囊袋土钉技术及工作机理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前言 | 第11页 |
·土钉支护的技术简介及在软土地基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土钉支护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土钉支护在软土地基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新型锚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压力分散型锚固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拉压分散型锚固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可回收锚杆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浆囊袋注浆土钉施工技术研究 | 第18-27页 |
·前言 | 第18页 |
·工艺特点 | 第18页 |
·工艺原理 | 第18-19页 |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19-24页 |
·施工工艺流程 | 第19页 |
·操作要点 | 第19-24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4-26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设备 | 第25-26页 |
·质量控制 | 第26-27页 |
第3章 新型可回收式土钉施工技术研究 | 第27-34页 |
·前言 | 第27页 |
·工艺特点 | 第27-28页 |
·工艺原理 | 第28-29页 |
·压力型土钉 | 第28-29页 |
·拉压分散型土钉 | 第29页 |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29-32页 |
·施工工艺流程 | 第29-30页 |
·操作要点 | 第30-32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2-33页 |
·质量控制 | 第33-34页 |
第4章 浆囊袋注浆土钉承载特性研究 | 第34-46页 |
·前言 | 第34页 |
·浆囊袋注浆土钉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 第34-43页 |
·现场试验一:杭州西湖区协安上郡基坑工程 | 第34-38页 |
·现场试验二:宁波某基坑工程 | 第38-43页 |
·浆囊袋注浆土钉极限抗力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新型可回收式土钉承载特性研究 | 第46-52页 |
·前言 | 第46页 |
·新型可回收土钉承载机理 | 第46-47页 |
·新型可回收土钉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 第47-48页 |
·试验概况 | 第47页 |
·主要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新型可回收土钉极限抗力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压力型可回收土钉极限抗力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拉压分散型可回收土钉极限抗力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拉力型土钉有限元分析 | 第52-63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基本假定 | 第52页 |
·边界条件 | 第52页 |
·计算参数 | 第52页 |
·单元选取 | 第52-53页 |
·接触条件 | 第53页 |
·网格划分 | 第53页 |
·拉力型土钉算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拉力型土钉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1页 |
·荷载作用水平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锚固段长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注浆体直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土体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7章 压力型土钉有限元分析 | 第63-70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3页 |
·压力型土钉算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压力型土钉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9页 |
·荷载作用水平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注浆体长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不同注浆体直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67-68页 |
·土体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8章 拉压分散型土钉有限元分析 | 第70-81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0页 |
·拉压分散型土钉算例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拉压分散型土钉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80页 |
·荷载作用水平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72-73页 |
·不同注浆体长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73-75页 |
·不同注浆体直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75-76页 |
·承载头作用不同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76-78页 |
·土体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1-83页 |
·展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