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概念的科学可行性分析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意识”是科学概念吗 | 第11-17页 |
第二节 取消主义的过去与现在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研究进路与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概念使用的困难:意识测量问题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基于报告的主观标准 | 第20-24页 |
第二节 基于刺激敏感度的客观标准 | 第24-29页 |
第三节 为什么会出现测量问题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一般方法的失效:意识研究与解离法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如何使用解离法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解释框架的启发性作用 | 第33-36页 |
第三节 作为解释框架的“意识”与“无意识”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科学类的缺失:对意识机制的考察 | 第38-53页 |
第一节 科学类与意识科学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全局神经元工作空间 | 第41-46页 |
第三节 神经立场 | 第46-49页 |
第四节 “意识”是否是合格的科学类 | 第49-53页 |
第四章 意识是科学概念吗:科学取消主义 | 第53-63页 |
第一节 取消“意识”的正面论据 | 第53-59页 |
第二节 对一般性诘难的回应 | 第59-63页 |
结语: 要取消的究竟是什么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