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生殖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1 引言第14-24页
    1.1 环境激素及其种类第14-16页
        1.1.1 环境激素的概念第14-15页
        1.1.2 环境激素的种类第15页
        1.1.3 农药类环境激素的污染特点第15-16页
    1.2 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制第16-17页
        1.2.1 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第16页
        1.2.2 阿特拉津的作用机制第16-17页
    1.3 毒死蜱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制第17-18页
        1.3.1 毒死蜱的理化性质第17页
        1.3.2 毒死蜱的作用机制第17-18页
    1.4 活性氧及主要生物抗氧化酶类第18-20页
        1.4.1 活性氧的产生第18-19页
        1.4.2 活性氧大量产生的作用及消除第19页
        1.4.3 主要抗氧化酶类第19-20页
    1.5 农药毒学的研究概述第20-23页
        1.5.1 农药对水生动物毒学的研究概述第20-22页
        1.5.2 阿特拉津的毒理学研究第22页
        1.5.3 毒死蜱的毒理学研究第22-23页
    1.6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1页
    2.1 药品与试剂第24-25页
        2.1.1 供试药物第24页
        2.1.2 主要试剂第24-25页
        2.1.3 工具酶以及试剂盒第25页
    2.2 仪器设备第25页
    2.3 试验动物及水质环境第25-26页
        2.3.1 试验动物获取第25-26页
        2.3.2 水质条件第26页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26页
        2.4.1 鲤初孵仔鱼、稚鱼的采集与处理第26页
        2.4.2 鲤幼鱼性腺组织样品采集及处理第26页
    2.5 试验总体设计第26-27页
        2.5.1 鲤胚胎96h毒性试验第26-27页
        2.5.2 鲤稚鱼亚急性毒性试验第27页
        2.5.3 鲤幼鱼慢性毒性试验第27页
    2.6 检测项目与方法第27-30页
        2.6.1 鲤初孵仔鱼形态观察及畸形率、死亡率计算第27-28页
        2.6.2 组织切片制作第28页
        2.6.3 组织抗氧化指标的检测第28-29页
        2.6.4 鲤性腺组织中FSH和LH基因mRNA的表达检测第29-30页
    2.7 试验数据处理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48页
    3.1 形态观察第31-32页
        3.1.1 鲤胚胎96 h形态观察第31-32页
        3.1.2 亚慢性试验形态观察第32页
    3.2 鲤鱼胚胎96h死亡率及畸形率第32页
    3.3 鲤幼鱼性腺病理组织学检测第32-34页
        3.3.1 精巢显微结构观察第32-33页
        3.3.2 卵巢显微结构观察第33-34页
    3.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的检测第34-37页
        3.4.1 初孵仔鱼体内SOD的活性第34页
        3.4.2 稚鱼体内SOD的活性第34-36页
        3.4.3 幼鱼性腺组织中SOD的活性第36-37页
    3.5 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的检测第37-40页
        3.5.1 初孵仔鱼体内CAT的活性第37页
        3.5.2 稚鱼体内CAT的活性第37-39页
        3.5.3 幼鱼性腺组织中CAT的活性第39-40页
    3.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检测第40-43页
        3.6.1 初孵仔鱼体内GPx的活性第40页
        3.6.2 稚鱼体内GPx的活性第40-42页
        3.6.3 幼鱼性腺组织中GPx的活性第42-43页
    3.7 鲤幼鱼性腺组织FSH、LH基因表达的检测第43-48页
        3.7.1 鲤鱼性腺组织中FSH、LH基因real-time PCR扩增结果第43页
        3.7.2 鲤幼鱼性腺组织FSH和LH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第43-48页
4 讨论第48-51页
    4.1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受精卵发育的影响第48页
    4.2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性腺发育的影响第48-49页
    4.3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第49页
    4.4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FSH、LH表达的影响第49-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杀菌剂四氟醚唑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下一篇:松针降解菌系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