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毒物学论文--动物性食品中化学物残留论文

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表第12-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27页
    1.1 喹诺酮类的简述第13-17页
        1.1.1 喹诺酮类物质的发展第13-14页
        1.1.2 几种重要的喹诺酮类药物理化性质第14-16页
        1.1.3 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问题第16页
        1.1.4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第16页
        1.1.5 喹诺酮类最大限量规定第16-17页
        1.1.6 喹诺酮药物的抗菌机制第17页
    1.2 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第17-22页
        1.2.1 微生物检测法第18页
        1.2.2 理化检测法第18-20页
        1.2.3 免疫分析法第20-22页
        1.2.4 生物传感器法第22页
    1.3 胶体金技术简介第22-24页
        1.3.1 胶体金第22页
        1.3.2 免疫快速诊断胶体金第22-23页
        1.3.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检测中的应用第23页
        1.3.4 胶体金技术的优缺点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第24页
        1.4.1 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4页
        1.4.2 诺氟沙星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第24页
    1.5 研究意义、创新点和技术路线第24-27页
        1.5.1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5.2 创新点第25页
        1.5.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2章 NOR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第27-34页
    2.1 材料第27-28页
        2.1.1 主要仪器第27页
        2.1.2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2 诺氟沙星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第28-29页
        2.2.1 透析袋的处理第28页
        2.2.2 诺氟沙星免疫抗原与包被抗原的制备第28页
        2.2.3 紫外光谱扫描鉴定第28-29页
        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第29页
        2.2.5 红外光谱扫描鉴定第29页
        2.2.6 人工抗原蛋白浓度的测定第29页
    2.3 结果第29-33页
        2.3.1 完全抗原电泳检测的结果第29-30页
        2.3.2 完全抗原紫外检测的结果第30-31页
        2.3.3 完全抗原红外检测的结果第31-32页
        2.3.4 测定完全抗原的浓度第32-33页
    2.4 讨论第33页
    2.5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4-54页
    3.1 材料第34-35页
        3.1.1 主要试剂第34页
        3.1.2 主要设备第34-35页
        3.1.3 实验动物第35页
        3.1.4 ELISA所需缓冲液的配制第35页
    3.2 方法第35-37页
        3.2.1 动物免疫第35-36页
        3.2.2 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的效价第36页
        3.2.3 ELISA检测方法的优化第36-37页
    3.3 分泌抗NO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第37-42页
        3.3.1 细胞融合的有关细胞的准备第37-38页
        3.3.2 细胞融合及培养第38-39页
        3.3.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第39页
        3.3.4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第39-40页
        3.3.5 腹水制备第40页
        3.3.6 抗血清的纯化第40页
        3.3.7 抗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第40-42页
        3.3.8 标准竞争曲线的绘制第42页
        3.3.9 NOR单抗与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性第42页
    3.4 实验结果第42-51页
        3.4.1 血清效价的测定第42-44页
        3.4.2 最佳羊抗鼠二抗浓度的确定第44-45页
        3.4.3 最佳检测抗原稀释度第45-46页
        3.4.4 抗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46-47页
        3.4.5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第47页
        3.4.6 腹水制备第47-48页
        3.4.7 SDS-PAGE鉴定纯化后的抗体第48页
        3.4.8 单克隆抗体性质的测定第48-50页
        3.4.9 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测定第50页
        3.4.10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0页
        3.4.11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测定第50-51页
    3.5 讨论第51-53页
        3.5.1 免疫动物选择第51页
        3.5.2 骨髓瘤细胞株的选择第51-52页
        3.5.3 细胞冻存第52页
        3.5.4 单克隆细胞克隆化第52页
        3.5.5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2页
        3.5.6 交叉反应性第52-53页
    3.6 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诺氟沙星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第54-73页
    4.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54-55页
    4.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5页
    4.3 溶液的配置第55页
    4.4 试验方法第55-61页
        4.4.1 胶体金的制备第55-56页
        4.4.2 胶体金质量的判定第56-57页
        4.4.3 胶体金标记蛋白抗体第57-58页
        4.4.4 金标抗体稀释度的选择第58页
        4.4.5 金标复溶液的选择第58页
        4.4.6 检测线T线、质控线C线浓度的确定第58-59页
        4.4.7 试纸条组装材料的选择第59页
        4.4.8 试纸条的组装第59-60页
        4.4.9 试纸条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判断第60页
        4.4.10 试纸条灵敏度确定第60页
        4.4.11 交叉反应试验第60-61页
        4.4.12 稳定性试验第61页
        4.4.13 样品加标试验第61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61-71页
        4.5.1 胶体金的制备第61-62页
        4.5.2 胶体金的质量评价第62-63页
        4.5.3 胶体金标记抗体蛋白第63-65页
        4.5.4 金边探针活性鉴定第65-66页
        4.5.5 金标复溶液选择第66页
        4.5.6 金标抗体稀释度的确定第66-67页
        4.5.7 质控线、检测线的浓度确定第67页
        4.5.8 试纸条组装材料的选择第67-68页
        4.5.9 试纸条性能测试第68-70页
        4.5.10 样品添加实验第70-71页
    4.6 讨论第71-72页
        4.6.1 胶体金的制备第71-72页
        4.6.2 关于检测限第72页
    4.7 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结论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赤霉烯酮诱导子宫内膜Ishikawa细胞有丝分裂灾难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赤芍中抗α-溶血素成分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