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过滤与区域经济增长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6-19页 |
1.1.2 主要研究问题 | 第1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相关概念说明 | 第20-23页 |
1.2.1 关系空间 | 第21页 |
1.2.2 创新 | 第21-22页 |
1.2.3 知识溢出 | 第22-2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6-2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8-45页 |
2.1 社会过滤理论的创立 | 第29-30页 |
2.2 创新转化为增长的困惑:知识悖论 | 第30-32页 |
2.2.1 知识悖论的定义及特征 | 第31页 |
2.2.2 知识悖论的相关解释 | 第31-32页 |
2.3 社会过滤:创新转化为增长的介质 | 第32-36页 |
2.3.1 社会过滤的概念 | 第32-33页 |
2.3.2 社会过滤的测度 | 第33-36页 |
2.4 社会过滤与R&D、知识溢出 | 第36-39页 |
2.4.1 社会过滤与R&D | 第36-38页 |
2.4.2 社会过滤与知识溢出 | 第38-39页 |
2.5 社会过滤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与实证分析 | 第39-44页 |
2.6 小结 | 第44-45页 |
3 社会过滤的概念界定 | 第45-56页 |
3.1 已有研究对社会过滤的描述 | 第45-47页 |
3.2 社会过滤概念的再定义 | 第47-51页 |
3.2.1 社会过滤的定义 | 第47-48页 |
3.2.2 社会过滤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 第48-51页 |
3.3 社会过滤的外延拓展 | 第51-55页 |
3.3.1 创新活动与社会过滤的适配性 | 第52-53页 |
3.3.2 知识悖论新解:增长效应和溢出效应 | 第53-54页 |
3.3.3 社会过滤与区域联系网络 | 第54-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4 社会过滤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 第56-74页 |
4.1 国外社会过滤指标考察 | 第56-59页 |
4.2 区域社会过滤指标体系构建 | 第59-61页 |
4.3 区域社会过滤指数测度 | 第61-64页 |
4.4 区域社会过滤指数测度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4.4.1 区域比较 | 第64-65页 |
4.4.2 城市比较 | 第65-68页 |
4.4.3 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比较 | 第68页 |
4.5 研发强度与社会过滤关系 | 第68-72页 |
4.5.1 研发强度空间分布格局 | 第68-71页 |
4.5.2 研发强度与社会过滤关系型式 | 第71-72页 |
4.6 小结 | 第72-74页 |
5 社会过滤影响创新转化为增长的机理分析 | 第74-84页 |
5.1 社会过滤影响创新转化为增长的原理 | 第74-75页 |
5.2 社会过滤影响创新转化为增长的机制 | 第75-80页 |
5.2.1 社会过滤与知识生产 | 第76-77页 |
5.2.2 社会过滤与知识溢出 | 第77-78页 |
5.2.3 社会过滤与全要素生产率 | 第78页 |
5.2.4 社会过滤与要素流动 | 第78-80页 |
5.3 社会过滤影响创新转化为增长的路径 | 第80-82页 |
5.4 小结 | 第82-84页 |
6 社会过滤影响创新转化为增长的理论模型 | 第84-93页 |
6.1 建模思路 | 第84-85页 |
6.2 模型构建 | 第85-92页 |
6.2.1 家庭部门消费决策 | 第85页 |
6.2.2 最终产品部门生产决策 | 第85-86页 |
6.2.3 中间产品部门生产决策 | 第86-88页 |
6.2.4 纳入社会过滤的研发部门生产决策 | 第88-90页 |
6.2.5 模型均衡解 | 第90-92页 |
6.3 小结 | 第92-93页 |
7 社会过滤影响创新转化为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93-108页 |
7.1 初步考察 | 第93-96页 |
7.2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第96-97页 |
7.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7-102页 |
7.4 内生性处理 | 第102-103页 |
7.5 中间传导机制检验 | 第103-107页 |
7.5.1 社会过滤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7.5.2 社会过滤对生产要素挤出效应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7.6 小结 | 第107-10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08-110页 |
8.2 政策含义 | 第110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附录 | 第11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6页 |
后记 | 第146-14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