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缓慢变化维的BI数据仓库建模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数据仓库第11-12页
        1.2.2 缓慢变化维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1 维度管理第13页
        1.3.2 Cube建模第13-14页
        1.3.3 数据部署第14页
        1.3.4 数据处理第14-15页
    1.4 本人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2章 需求分析第17-26页
    2.1 功能性需求第17-23页
        2.1.1 系统管理第17-18页
        2.1.2 数据源视图管理第18-19页
        2.1.3 Cube管理第19-23页
        2.1.4 数据处理第23页
    2.2 非功能性需求第23-24页
        2.2.1 性能要求第23-24页
        2.2.2 易用性要求第24页
        2.2.3 安全性和扩展性要求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系统设计第26-38页
    3.1 产品体系架构第26-27页
    3.2 平台部署框架第27-28页
    3.3 数据库设计第28-36页
        3.3.1 E-R图第28-29页
        3.3.2 系统管理第29页
        3.3.3 数据源视图管理第29页
        3.3.4 Cube管理第29-36页
    3.4 缓慢变化维设计第36-37页
        3.4.1 维度管理第36页
        3.4.2 维成员管理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系统实现第38-60页
    4.1 维度管理第38-40页
        4.1.1 维度第38-39页
        4.1.2 维属性第39-40页
        4.1.3 层次、级别第40页
    4.2 Cube管理第40-41页
    4.3 度量管理第41-43页
        4.3.1 度量第41-42页
        4.3.2 关系模型第42-43页
    4.4 数据部署第43-58页
        4.4.1 模块概述第43-44页
        4.4.2 Cube部署总体流程第44-45页
        4.4.3 部署Cube结构流程第45-49页
        4.4.4 更新聚合结构流程第49-50页
        4.4.5 更新视图流程第50-51页
        4.4.6 更新元数据流程第51-52页
        4.4.7 聚合结构生成算法第52-55页
        4.4.8 层次聚合生成算法第55-56页
        4.4.9 成员顺序生成规则第56-57页
        4.4.10 部署命名规则第57-58页
    4.5 数据处理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系统展示第60-80页
    5.1 视图布局及说明第60-61页
    5.2 数据源管理第61-62页
        5.2.1 模块概述第61页
        5.2.2 新建数据源第61-62页
        5.2.3 发布数据源第62页
    5.3 维度管理第62-71页
        5.3.1 模块概述第62-63页
        5.3.2 缓慢变化维度配置第63-68页
        5.3.3 维成员管理第68-71页
    5.4 Cube建模第71-78页
        5.4.1 模块概述第71页
        5.4.2 Cube管理第71-75页
        5.4.3 度量第75-76页
        5.4.4 关系第76-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6章 测试分析第80-86页
    6.1 测试环境第80页
    6.2 测试计划第80-81页
        6.2.1 功能测试第80页
        6.2.2 集成测试第80-81页
        6.2.3 系统测试第81页
    6.3 测试结果汇总第81-83页
        6.3.1 功能测试第81页
        6.3.2 数据正确性测试第81-82页
        6.3.3 性能测试第82-83页
    6.4 缺陷分析第83-85页
        6.4.1 缺陷分布密度分析第83-84页
        6.4.2 缺陷占比分析第84-85页
        6.4.3 缺陷严重级别分析第85页
    6.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第86-90页
    主要成果第86-87页
    应用前景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附录A 名词术语第92-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兴趣社交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天津滨海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