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视场裸眼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全息技术 | 第11-12页 |
1.2.2 视差三维显示技术 | 第12-13页 |
1.2.3 体三维显示技术 | 第13-18页 |
1.2.4 小结 | 第18页 |
1.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及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三维显示系统原理及方案选择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研究目标和技术指标 | 第21-22页 |
2.3 立体视觉原理 | 第22-25页 |
2.3.1 单眼立体视觉原理 | 第22-24页 |
2.3.2 双眼立体视觉原理 | 第24-25页 |
2.4 三维显示技术分类及简介 | 第25-30页 |
2.4.1 全息技术 | 第25-27页 |
2.4.2 视差三维显示技术 | 第27-29页 |
2.4.3 体三维显示技术 | 第29-30页 |
2.5 三维显示技术方案选取 | 第30-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三维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2-55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体三维显示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3.2.1 概述 | 第32页 |
3.2.2 体扫掠显示技术分析 | 第32-34页 |
3.2.3 结论 | 第34页 |
3.3 三维显示系统具体方案 | 第34-37页 |
3.3.1 成像空间 | 第35页 |
3.3.2 体素构造 | 第35页 |
3.3.3 图像处理 | 第35-36页 |
3.3.4 小结 | 第36-37页 |
3.4 显示部分 | 第37-46页 |
3.4.1 引言 | 第37-38页 |
3.4.2 屏幕 | 第38-39页 |
3.4.3 成像平台 | 第39-44页 |
3.4.4 连接器材 | 第44页 |
3.4.5 整体测试 | 第44-45页 |
3.4.6 小结 | 第45-46页 |
3.5 投影部分 | 第46-53页 |
3.5.1 引言 | 第46页 |
3.5.2 数字微镜概述 | 第46-49页 |
3.5.3 基于数字微镜的开发板 | 第49-52页 |
3.5.4 具体实现 | 第52-53页 |
3.6 三维显示系统 | 第53-54页 |
3.7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应用于三维立体显示的图像处理 | 第55-65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截面生成 | 第55-58页 |
4.2.1 引言 | 第55页 |
4.2.2 3D Studio Max | 第55页 |
4.2.3 算法 | 第55-57页 |
4.2.4 实验 | 第57-58页 |
4.3 畸变矫正 | 第58-64页 |
4.3.1 引言 | 第58页 |
4.3.2 问题归纳 | 第58-59页 |
4.3.3 问题求解 | 第59-62页 |
4.3.4 坐标映射算法 | 第62-63页 |
4.3.5 实验 | 第63-64页 |
4.4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三维显示系统实验及评级 | 第65-72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实验设备 | 第65页 |
5.3 实验流程 | 第65-67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5.5 性能指标分析及评价 | 第69-71页 |
5.6 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