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传统基层治理与现代经济发展--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3-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6页
    一、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研究第16-23页
        (一)生产要素与经济发展第16-17页
        (二)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第17页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第17-19页
        (四)文化(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第19-21页
        (五)地理与经济发展第21-22页
        (六)公共产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第22-23页
    二、文献述评第23-26页
第三章 非正式制度的重新定义及公共产品功能第26-36页
    一、非正式制度的重新定义第26页
    二、清代主要非正式制度功能、分类及相互联系第26-33页
        (一)清代非正式制度中的“正式制度”——里甲制和保甲制第26-28页
        (二)镶嵌于社会结构中的非正式制度——乡绅民约第28-29页
        (三)最为重要的作为组织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宗族第29-32页
        (四)各非正式制度间的相互联系第32-33页
    三、各非正式制度公共产品供给的可能性分析第33-36页
        (一)理论和思想第33-34页
        (二)实践与体制第34-36页
第四章 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逻辑分析第36-46页
    一、公共产品的需求结构第36页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第36-39页
        (一)传统政治逻辑的“皇权不下县”第37-38页
        (二)“县下皆自治”有赖于非正式制度的公共产品供给第38-39页
    三、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逻辑分析第39-46页
        (一)传统中国地方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一览表第39-40页
        (二)宗族的内部结构及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第40-44页
        (三)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究第44-46页
第五章 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验研究第46-52页
    一、浙南闽北三县的田野调查第46-47页
    二、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南北经验比较第47-5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附录第62-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文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下一篇:需求响应集成服务商参与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