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Summary | 第8-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9页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1.1 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1.1.2 栽培技术 | 第13-14页 |
1.1.3 化学成分 | 第14-16页 |
1.1.4 药理作用 | 第16-18页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金钗石斛生长背景研究 | 第19-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2.2.1 金钗石斛主产区地形条件调查 | 第19页 |
2.2.2 金钗石斛伴/附生物研究 | 第19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9-20页 |
2.3.1 丹霞石和青苔的N元素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2 青苔P、K、Ca、Mg等元素测定 | 第19-20页 |
2.3.3 丹霞石P、K、Ca、Mg等元素测定 | 第20页 |
2.3.4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2.4.1 金钗石斛主产区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2.4.2 青苔的矿质元素 | 第21页 |
2.4.3 丹霞石的元素 | 第21-23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5-3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25-27页 |
3.2.1 不同种质物候期内生长发育状况研究 | 第25-26页 |
3.2.2 不同种质生理特性研究 | 第26页 |
3.2.3 不同种质抗逆性研究 | 第26-27页 |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7页 |
3.3.1 生育进程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页 |
3.3.2 光合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页 |
3.3.3 抗旱性生理指标测定 | 第27页 |
3.3.4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3.4.1 不同种质物候期内生长状况 | 第27-30页 |
3.4.2 不同种质生理特性 | 第30-32页 |
3.4.3 不同种质的抗逆性 | 第32-33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5-46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4.2 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4.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7-38页 |
4.3.1 金钗石斛DNA的提取及纯度浓度检测 | 第37页 |
4.3.2 SRAP分子标记引物组合筛选 | 第37页 |
4.3.3 PCR扩增分析 | 第37-38页 |
4.3.4 SRAP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8页 |
4.3.5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4.4.1 金钗石斛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38-39页 |
4.4.2 SRAP引物筛选结果 | 第39-40页 |
4.4.3 PCR反应产物的电泳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4.4.4 SRAP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41-42页 |
4.4.5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3页 |
4.4.6 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产量与质量比较研究 | 第46-54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5.2 试验设计 | 第46-47页 |
5.2.1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单株产量与质量比较研究 | 第46页 |
5.2.2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生物产量比较研究 | 第46页 |
5.2.3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茎和花的质量比较研究 | 第46页 |
5.2.4 不同金钗石斛种质不同遮阴度下产量与质量比较研究 | 第46-47页 |
5.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7-48页 |
5.3.1 金钗石斛产量指标测定 | 第47页 |
5.3.2 金钗石斛质量指标测定 | 第47-48页 |
5.3.3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5.4.1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单株产量与质量比较 | 第48-49页 |
5.4.2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生物产量比较 | 第49-50页 |
5.4.3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茎和花的质量比较 | 第50-51页 |
5.4.4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在不同遮阴度下产量与质量比较 | 第51-53页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金钗石斛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时间质量变化比较研究 | 第54-64页 |
6.1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6.2 试验设计 | 第54页 |
6.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4页 |
6.4 结果与分析 | 第54-62页 |
6.4.1 不同采收时间金钗石斛各检测指标成分含量变化 | 第54-58页 |
6.4.2 金钗石斛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 第58-62页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67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讨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图版 | 第76-77页 |